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诚信教育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本文针对在青少年学生中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老师、学生、学生所处环境三方面就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教育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诚信教育 青少年学生 途径
一、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由于社会上不讲诚信、欺骗欺诈等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不仅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也对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发展程度还不高,对社会问题往往不能全面分析,缺乏正确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较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因此,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诚信素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诚信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具有重要地位,孔子曾论述过“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正是如此,中华民族才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的传统文化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诚实守信从来就是一种智慧,中国的先辈们正是拥有这样的大智慧,才使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拥有长期的辉煌。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继承诚信传统,切实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
(二)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是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诚信教育,而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青少年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因此,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我们要按照小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把诚信教育作为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诚信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教育效果;要以青少年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说话、做事实实在在,不虚假、不撒谎、不隐瞒、不说假话,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无欺,不弄虚作假、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重视承诺,勇于承认错误等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加强诚信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人走向善是从诚信开始的。诚信是真,真乃诚信的基础,人只有守住诚信二字,才会形成公正、关心、同情、爱、责任感等美德。只有当他们拒斥一切虚伪、欺诈、言行不一的坏习气,养成了开诚布公、襟怀坦白、刚正不阿、求真务实的良好品质,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长。青少年一旦失却诚信,就容易偏离健康的成长轨道,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陷入人生的泥沼,沦为危害社会的罪人。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犯罪的青少年中90%的人缺乏诚信的品质,他们中大多数人不信任师长,不信任社会,待人处事缺乏起码的诚信。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的诚信教育,培育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诚信品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二、实施诚信教育的途径
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诚信教育,可使其终生受益。令人不安的是,现在有的孩子生活在信用气
氛不浓的空间里:有的学校诚信教育抓得不严;社会上的蒙骗现象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在“教”孩子撒谎。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为合格的公民,我认为应从小进行实实在在的行为习惯的训练。
(一)班主任,诚信教育的中流砥柱
班主任是诚信的典范。常说“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老师,更是给教师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责任。因此,作为一班之首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应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以教师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才能把诚实守信落到实处。班主任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同时避免两个极端:其一是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诚信缺失状况描绘得很完美,人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其二是宣扬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很“黑”,很难找到诚信之人。要教育学生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上诚信缺失的现象。
(二)学生,诚信教育成败的主体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题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第二,开展有意义的诚信教育班会活动。如在学生中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组织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节目,在文体活动中穿插有诚信教育的节目,开展评选“最有诚信品质的学生”活动,还可以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道德法庭,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加强抵御环境诱惑意志力的锻炼。意志力的锻炼需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加强学习和思考,进一步把对诚信的正确认识上升到信念和信仰的层次。二是注意在实际生活或是自己有意创设的情境中有意识地检验、考验和评价自己抵御环境影响和利益诱惑的能力。三是逐步养成在人际交往中诚信为本、信用为上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了习惯,诚信的品质也就真正形成了,个人的诚信形象也就会很快确立起来。
(三)环境,诚信教育不可忽视的依托
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诚。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因此,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班级诚信环境的创设很重要,这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室有宣传诚信的阵地,如张贴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宣传诚信美德的故事;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培养浓厚的诚信之风,让学生感到诚信就像宪法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生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小剑.青少年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宁波经济,2002,(9).
[2]郑也夫,彭四清等.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李萍.论日常道德和理想道德.伦理学,2003,(10).
[4]周新华.试论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与对策.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