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批评 右手赏识
左手批评 右手赏识
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每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往往能够灵活地运用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巧用赏识的语言来鼓励学生。
一、批评艺术
批评是一门艺术。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学生进步。批评的要义是:入情、入理、入耳、入心。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应把人和事分开,对事不对人,少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多说“你这事不该这么做”,要让被批评者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心,“你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这样的话一出口,彼此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之后再进行沟通劝导就容易多了。批评还要切忌没完没了,将批评变为个人情绪的不适当发泄,要学会倾听学生的申诉。有时候,班主任也可以采用自我反省批评法,即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自己的错误。例如:由于种种原因,我班只有一把钥匙。我问全班同学:谁愿意负责管理班级钥匙,每天按时开门?班里很多人举起了手,我注意到一个平时总爱迟到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心念一动,我决定把钥匙交由他保管,不料其他学生纷纷表示反对。我问他:“你能保证按时给大家开门吗?”“能!”他拍着胸脯说。第二天一早,我到班级门口一看,哇,全班同学都在门口等着呢!而上课铃已经响了。又过了5分钟,拿钥匙的他才满脸通红地跑来。学生们都在指责他,还抱怨说不该让这样一个总迟到的人保管班级钥匙。大家都看着我,他似乎也在等着我的严厉批评。见此情形我说:“这事不都是他的错,我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我应该多配几把钥匙,这样就算他迟到了,也不至于影响大家进班级上课。另外他也是第一次保管钥匙,没有经验,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我相信他,钥匙还由他继续保管。”这番话对他的触动非常大,明明是他的过失,我却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在家里定上了两个小闹钟,每天都早早地来学校开门,再也没迟到过。
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是创造环境,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是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不良行为。有些班主任总爱放大学生的缺点,遇到问题“一棍子把学生打死”,自认为“严师出高徒”,殊不知已经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
古语有云:“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到底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育专家、校长张景浩说,“渴望伟大”是个体行为的最大动力,每个孩子都渴望伟大,教师要多看学生的优点,给每个学生都贴上一个“好孩子”的标签。张景浩校长有个朋友,朋友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毛病很多,不服管教。一次张校长去朋友家做客,敲门后开门的正是这个孩子。张校长马上说:“这孩子真懂事,我一来就知道给我开门。”其实孩子根本不知道是谁来,但被夸奖后挺高兴,还给张校长倒了杯茶。张校长趁势接着说:“这孩子多好啊,我一来就给我倒茶。”其实,这孩子是第一次给客人倒茶。被张校长夸得不好意思了,他就琢磨着如何对得起这份夸奖。于是他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大西瓜给张校长吃。当时是冬季,西瓜是比较稀少的水果,可见这孩子其意之诚。张校长又说:“你真懂事,我一来你就给我拿西瓜吃!”张校长总是使用 “你真懂事,我一来你就……” 这种带有心理暗示的语言。这样几次之后,张校长有一段时间没去这个朋友家,这个孩子就问父亲:张叔叔什么时候还来啊?一个不服管教、不愿跟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的孩子,竟然有了如此的转变,可见赏识教育是何等重要。
三、化批评为赏识
某校步老师赏识教育学生的一件小事或许能给我们班主任一些启示。步老师班的学生人尽其责,有一个学生专门负责擦黑板。步老师有一次出差回来,发现第一节课后这名学生没有擦黑板,步老师提醒了他。可第二节下课后他又没有主动擦黑板,步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学生以为老师要批评他,步老师却说:“老师要奖励你!”学生一脸疑惑。步老师说:“谢谢你今天没有擦黑板。平时你每天都擦黑板,我们有些忽视你。今天因为你的疏忽才让我们注意到你每天为老师和同学服务——擦黑板的劳累。所以我要谢谢你!老师从外地学习回来买了一些小礼物,你先选吧。”听了步老师的话,这名学生既感动又惭愧,从此之后擦黑板既干净又及时,再也没有忘记过。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化批评为赏识的成功的案例。其实,赏识教育对中等生、后进生的作用更大,效果更明显。中等生和后进生获得成功的机会非常少,被人赏识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相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内心里更渴望得到赏识,更渴望得到大家的尊重。
左手批评、右手赏识,应该以哪个手为主呢?显而易见是右手。只有强化右手赏识功效,做到赏识和批评有机结合,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作用。
右手赏识,左手批评,双手合璧,“教”“育”双赢!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