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6阅读:
字号:|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论文关键词:文化 载体 思想道德建设 价值体系

  论文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具有本自身特点的文化。校园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如何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双赢”。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具有本自身特点的文化。校园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如何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扎兰屯市民族小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双赢”。

  一、立足自身实际,准确定位多元集成科学发展

  扎兰屯市民族小学始建于1943年11月,原名“扎兰屯葛根国民优级学校”。1987年,学校更名为“扎兰屯市民族学校”,学制改为九年一贯制,内设小学部和中学部。2007年10月,与沿河小学整合,迁入现址,并恢复民族小学的校名。民族学校的学生有25.8%是少数民族,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少少民族”。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深入挖掘自身教育内涵,激活民族教育潜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1.准确定位学校功能

  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的内涵,着力在“求大同”与“求大不同”中寻求平衡点,建立以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以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以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氛围。

  2.树立文化多元理念

  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民族教育校园文化多元、课程文化多元、课堂教学文化多元”的科学理念,并把德育作为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切入点,切实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强化“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意识,形成了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校园精神与民族精神相融并进、互动相长的生动局面。

  3.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以培养少数民族后代为己任,学校着力在积淀丰厚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人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民族基础教育龙头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诚信、乐学、全面发展、热爱生活的好学生。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获呼伦贝尔市、自治区和国家级表彰奖励,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千余人次获国家、区、盟级奖项。

  二、着力在“求大同”上下功夫,强化共性特征

  民族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作为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民族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当前,改革开放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因此,必须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时刻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

  1.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坚持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发展服务,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为指导,提出了“团结、务实、创新、发展、和谐”的校风和“立德树人、志存高远”的校训,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厚德、博学、合作、和谐”的学校人文精神。通过设计征集校徽、校歌,开展班花、班训的评选活动,激发了师生进取向上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学校坚持倡导教师入校“四进”,即,把责任带进校园,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倡导学生入校“四声”,即,课上课下有朗朗的书声、甜美的笑声、健康的歌声、文明的谈话声,确保校园文化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2.营造学校文化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校园文化环境改造工程,增设游乐场所,建立植物园,形成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环境,起到了景中生情、情中养性,环境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应该是一幅立体多彩的画,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还重点抓了“三项文化建设”。一是建文化墙。在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言、人文警示语以及学生自创书画作品,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二是设文化角。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建立图书角、文化角、绿化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三是开文化室。规划设计出卫生室、心理辅导室、音乐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十个活动室,全天候向广大师生开放,倡导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

  3.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有效的重要载体。为了达到“用制度强化,用文化内化”的效果,学校完成了《民族小学规章制度建设汇编》,并经过党支部、教代会和教职工大会讨论、修订、完善后全面实施。并强化制度的执行,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同时,由校党支部牵头,注意加强平时学习,从思想上形成共识,使制度的执行成为“抓过程强管理、抓内化重自律”的过程,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营造了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校园氛围。

  三、着力在“求大不同”上下功夫,突出民族特色

  作为民族学校,在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围绕发挥民族学校的潜在功能,传承和推动民族文化,学校做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以“四色校园”创建为载体,强化民族学校特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新思路,校园文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效果。 1.建设墨色校园

  为了让学校充满墨色、书香,学校在走廊设立了学生“涂鸦墙”,在教室、图书室等悬挂学生创作的美术、书法作品等;定期组织开展民族书画大赛,民族诗歌朗诵会,民族语言演讲等活动,为各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让“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走进了校园,来到了学生身边,使弘扬国学奠基人——孔子的文化精神在校园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构建读书互动平台,通过“读书笔记”、“好书推荐”等形式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提升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学校、家庭共建活动,广泛开展“亲子共读共记”活动,通过家长帮助孩子、孩子带动家长,建立沟通机制,使校园文化得到有效延伸。

  2.建设红色校园

  扎兰屯是进入大兴安岭的军事重地,抗联时期,许多英雄儿女抗击外力侵略的事迹在雅鲁河两岸广为流传。为了深入挖掘抗联文化,找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点,民族小学深入开展了“红色校园”创建活动。精心建设了学校德育活动室,把革命历史、抗联历史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唱红歌”、“颂红诗”活动,加大的增进了全校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同时,充分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邀请少数民族老模范、老党员等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假期开展“红色游”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到中扎兰屯博物馆、东铁路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学习,寻找英烈足迹、了解英雄事迹,祭奠先烈,缅怀革命先辈,教育学生珍惜现代美好的生活。

  3.建设绿色校园

  草原民族是崇尚自然的民族,是注重生态和谐的民族,草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承载着数万草原儿女的关注和呵护。为了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意识,学校以“建设绿色校园、爱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开展了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草原森林生态摄影作品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深远、宁静和厚重;通过开展远足、郊游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阳光下,感受大自然的温馨、和谐。同时,在校内开展“我为校园添抹绿”活动,教学生植树、种草、养花,并鼓励学生在校、在家开辟自己的“试验田”,种植绿色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写观察日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建设彩色校园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和“民族文化精品进课堂”等活动。实施“双语”教学,定期组织民族校本教研活动,并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专项教育,列入学校课程。定期开展“民族时装秀”,参观少数民族风俗特色展览;将民族舞蹈融入儿童广播体操,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课间操;举办民族歌舞、绘画兴趣班和文艺队,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配合礼仪教育,开展了“民族文明礼貌用语大家学”、“民族文明礼仪规范大家做”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共学共做中,使各族学生增进了交流、学会了合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上一篇: 抓好三项工程 搞好素质教育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