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自主,探究,合作性课堂的探究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7阅读:
字号:|

  自主,探究,合作性课堂的探究??????????

  新课标提出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发展,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

  1、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许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以及组内的分工。有些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2、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教师讲累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

  3、合作时间设定不合理。有的老师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不到一分钟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时给的时间又太长,学生讨论完后无所事事,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影响了课程的进度。

  4、学生不知道怎么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西可说。

  5、缺乏团体意识。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综观上述问题,究其根源,症结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合作学习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在很大程度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合作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师是组织者,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细致安排组员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兴趣、特长等把学生合理化分,建立长期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8人。设立小组长、中心发言人等,按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是引导者,把握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时间。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等。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给学生规定适当的时间。

  3、教师是指导者,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4、教师是参与者,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板书,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等。真正的合作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5、教师是促进者,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适时采用奖励激励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当有学困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上一篇: 自主质疑后的三个“拐点”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