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薄弱班的兵家智慧
转变薄弱班的兵家智慧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其教育对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生命群体。有时,一句通俗实在的话,可能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人情入理的个别交谈,或许能攻克一个多年不化的“顽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往往会让某个学生倍受感动,从而“浪子回头”……以上种种,都要求班主任要有创建学生良好、健康心理环境的思想和能力。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具有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魅力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谋略和应对技巧。学会用智慧、谋略洞察学生心理,去管理学生,才能较容易地获悉班级情况,及时扭转和改善班级不良作风,从而使这个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积聚实力与同年级竞争。
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形成了一套较独特的管理方法,姑且用“兵家”战术来描述之。
一.知己知彼。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只有做到胸中有数,才能胜券在握。
转化后进生,班主任除了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如你是以威严震慑学生,还是以柔克刚、用“软刀子”。更要了解这些后进生的脾气秉性,以及他们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要转化这类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想办法接触这类学生身边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从侧面了解他们平时活动(包括生活、学习、交往等)的环境和背景,还要直接同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其方式可以是通电话、发邮件、约会见面、上门家访等,甚至邀请学生到自家作客,以便深层次的了解其小学时的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从而洞察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真正达到知彼。接着在跟学生的日常接触和谈话中,为了较好地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消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增强亲切感,谈心可从自己的家庭、个人生活、或自身经历说起,这样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极易引出感兴趣的话题,由此再慢慢地切入正题,逐步指出他们的不足或过错。此时的他们不太会产生逆反情绪,心理上容易认可老师的批评,并会有意识地加以改正。
当然转化后进生一般不会只通过一次谈话,就能让他们立竿见影地重新做人了。这期间可允许学生犯适量的错误,犯了错误不应一味的指责批评,而仍应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多跟他们畅谈自己学生时代的人和事,必要时还可“挖掘”一下“老师在中学阶段也曾犯过跟你类似的错误”,足以引起他的共鸣和努力改正的欲望。本着理解、谅解的原则看待学生,不断鼓励他“现在的你比过去可爱多了”,老师常以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生,彼此达到知己知彼,相信不久师生都会真正觉得“他(她)真好!”
“知己知彼”战术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和了解学生,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兵不厌诈
该战术可防止自己处于尴尬境地,保护自己,避其锋芒,虚虚实实,似是而非,迷惑对方,善于利用他方条件,迫使对方接受教育。
有时,当班主任引导学生读名人传记,听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时。有些“兵”,会认为这是空洞的说教而置若罔闻、不屑一顾,甚至当众唱高调。面对如此尴尬,老师更应沉着“应战”,一要利用即时教育材料,抓住该学生的某一言行进行抨击,其效果要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哄笑或对该生的行为表露出反感情绪,从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让他处于尴尬境地,迫使其接受教育。当然,今后班主任仍要在是非观、人生价值趋向、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上多给予新的理念,使他们懂得人的行为、意愿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懂得换位思考,从而形成大局观念、集体观念,改变自私自利的行为,使他们逐渐成为遵纪守法、尊师爱友的文明学生。有些行为习惯后进生,常把教室当卧室或茶座,上课时坐姿随便、懒散。对付这样的学生,老师不妨可以用幽默、调侃的语言奚落一下,使其感到不好意思,觉得在班级同学中掉了面子,从而逐渐改掉坏习惯。慢慢地让学生明白:人战胜不了惰性,就被惰性战胜,鼓励其挑战自我。对精力过剩、自制力差、上课说闲话或做小动作的学生,老师可在班内为其设定客观的约束,如调整座次,课堂上重点提问等,还要注意将其过剩的精力引导到能发展自己的特长上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注意分析造成学科弱势的原因,给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加强预习和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也可建立一帮一促学小组,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学习成绩。
“兵不厌诈”战术在采用时,还应掌握分寸,不能滥用。要以激活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为准则,切不可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声东击西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只有20%,而对间接批评的接受率却高达80%。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通过分散对方注意力,突出次要问题,隐藏主要问题,使其产生错觉,从而在有利的时机用最佳的方案解决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时常,老师会为一些班级日常事务而找学生谈心,如处理同学间的矛盾、物品失窃、中学生早恋,或者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集体荣誉感等,如果老师直截了当去质问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此时,老师不妨跟学生聊一些与其特长或爱好有关的话题,以消除戒备心理,增进感情。当学生被情理感化后,思想上会出现波动,有的会强烈的反思自己的行为。记得我曾接任的班级中有个学生很有才气,除了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外,还写得一手好字,但就是有点眼高手低,“不拘小节”,每周的值日工作他都不能很好完成,学校检查评比时老被扣分。为此,劳动委员屡次批评他,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当我获悉这一情况后,我有意接近他,跟他从古代书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说到现代的郭沫若、沙孟海、舒同……。等他听得入了迷,我却话锋一转说:“常言道,自如其人,但遗憾的是,你的字却与你人不大一样啊!”这位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再娓娓道出事情原委,那位学生当即脸红耳赤,我继续开导道:“一个字,只要有一笔没写好,就会影响整个字的结构,结构散了架还谈什么书法。同样,我们班是一个大集体,一个人不努力也会影响一个班集体啊!……”以后这位学生在值日上有明显改进,他的集体荣誉感也大有提升。
人人都有自尊,也有自知之明,有些事情从正面谈起,就会发生摩擦,如果采取迂回战术,兵不血刃,又能殊途同归,何乐而不为呢?
四.欲擒故纵
“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拒绝,为自己增加筹码,达到教育的可能性会更大。
前面所述的老师在对待“后进生”态度上,都体现了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老师的谈话几乎想象绵绵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那么和蔼可亲。长此以往,也容易在某些学生心里形成该老师“不凶”、好欺负的印象。所以对待那些思想比较顽固和霸道的学生,老师不妨收缩一点笑脸,义正词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如说:“你再这样下去,我们只好通知你家长了……”,或是“我对你已爱莫能助,去校长室吧……”,再或是借助派出所、少管所等社会力量“吓唬”他一下,灭其嚣张气焰,使其内心产生一点恐惧感,从而增强正义一方的力量,削弱他的邪气,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还清晰记得两个曾令我非常头疼的女生,有一段时间,她们视老师、家人的劝说、教育于不顾,一门心思想逃学,整天和社会上的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玩在一起。几次出走,几次寻回,老师、父母及学生亲戚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都没能彻底改变她们的行为,她们表面上唯唯诺诺地应承,但没过几天,学校、家里又不见了她们的踪迹……。最后校方和家长一起去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终于在派出所同志的协助下,用一脸冷漠的严肃、一身威严的制服、一间没窗户的房子、一口没任何修饰词的法律用语彻底“制服”了她们。
这种教育方法通过表明自己的立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不指责学生为准则,反而提高了自己的真实可信度,得到学生的信赖,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学生的心理也会随外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是老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教育应“以人为本”,我们要善于通过巧妙暗示,让学生明白你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无声无息中达到教育效果,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一定的智谋和手段去治理班级,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92 更新时间:2004-6-26 ]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其教育对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生命群体。有时,一句通俗实在的话,可能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人情入理的个别交谈,或许能攻克一个多年不化的“顽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往往会让某个学生倍受感动,从而“浪子回头”……以上种种,都要求班主任要有创建学生良好、健康心理环境的思想和能力。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具有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魅力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谋略和应对技巧。学会用智慧、谋略洞察学生心理,去管理学生,才能较容易地获悉班级情况,及时扭转和改善班级不良作风,从而使这个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积聚实力与同年级竞争。
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形成了一套较独特的管理方法,姑且用“兵家”战术来描述之。
一.知己知彼。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只有做到胸中有数,才能胜券在握。
转化后进生,班主任除了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如你是以威严震慑学生,还是以柔克刚、用“软刀子”。更要了解这些后进生的脾气秉性,以及他们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要转化这类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想办法接触这类学生身边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从侧面了解他们平时活动(包括生活、学习、交往等)的环境和背景,还要直接同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其方式可以是通电话、发邮件、约会见面、上门家访等,甚至邀请学生到自家作客,以便深层次的了解其小学时的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从而洞察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真正达到知彼。接着在跟学生的日常接触和谈话中,为了较好地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消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增强亲切感,谈心可从自己的家庭、个人生活、或自身经历说起,这样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极易引出感兴趣的话题,由此再慢慢地切入正题,逐步指出他们的不足或过错。此时的他们不太会产生逆反情绪,心理上容易认可老师的批评,并会有意识地加以改正。
当然转化后进生一般不会只通过一次谈话,就能让他们立竿见影地重新做人了。这期间可允许学生犯适量的错误,犯了错误不应一味的指责批评,而仍应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多跟他们畅谈自己学生时代的人和事,必要时还可“挖掘”一下“老师在中学阶段也曾犯过跟你类似的错误”,足以引起他的共鸣和努力改正的欲望。本着理解、谅解的原则看待学生,不断鼓励他“现在的你比过去可爱多了”,老师常以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生,彼此达到知己知彼,相信不久师生都会真正觉得“他(她)真好!”
“知己知彼”战术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和了解学生,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兵不厌诈
该战术可防止自己处于尴尬境地,保护自己,避其锋芒,虚虚实实,似是而非,迷惑对方,善于利用他方条件,迫使对方接受教育。
有时,当班主任引导学生读名人传记,听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时。有些“兵”,会认为这是空洞的说教而置若罔闻、不屑一顾,甚至当众唱高调。面对如此尴尬,老师更应沉着“应战”,一要利用即时教育材料,抓住该学生的某一言行进行抨击,其效果要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哄笑或对该生的行为表露出反感情绪,从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让他处于尴尬境地,迫使其接受教育。当然,今后班主任仍要在是非观、人生价值趋向、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上多给予新的理念,使他们懂得人的行为、意愿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懂得换位思考,从而形成大局观念、集体观念,改变自私自利的行为,使他们逐渐成为遵纪守法、尊师爱友的文明学生。有些行为习惯后进生,常把教室当卧室或茶座,上课时坐姿随便、懒散。对付这样的学生,老师不妨可以用幽默、调侃的语言奚落一下,使其感到不好意思,觉得在班级同学中掉了面子,从而逐渐改掉坏习惯。慢慢地让学生明白:人战胜不了惰性,就被惰性战胜,鼓励其挑战自我。对精力过剩、自制力差、上课说闲话或做小动作的学生,老师可在班内为其设定客观的约束,如调整座次,课堂上重点提问等,还要注意将其过剩的精力引导到能发展自己的特长上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注意分析造成学科弱势的原因,给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加强预习和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也可建立一帮一促学小组,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学习成绩。
“兵不厌诈”战术在采用时,还应掌握分寸,不能滥用。要以激活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为准则,切不可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声东击西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只有20%,而对间接批评的接受率却高达80%。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通过分散对方注意力,突出次要问题,隐藏主要问题,使其产生错觉,从而在有利的时机用最佳的方案解决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时常,老师会为一些班级日常事务而找学生谈心,如处理同学间的矛盾、物品失窃、中学生早恋,或者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集体荣誉感等,如果老师直截了当去质问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此时,老师不妨跟学生聊一些与其特长或爱好有关的话题,以消除戒备心理,增进感情。当学生被情理感化后,思想上会出现波动,有的会强烈的反思自己的行为。记得我曾接任的班级中有个学生很有才气,除了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外,还写得一手好字,但就是有点眼高手低,“不拘小节”,每周的值日工作他都不能很好完成,学校检查评比时老被扣分。为此,劳动委员屡次批评他,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当我获悉这一情况后,我有意接近他,跟他从古代书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说到现代的郭沫若、沙孟海、舒同……。等他听得入了迷,我却话锋一转说:“常言道,自如其人,但遗憾的是,你的字却与你人不大一样啊!”这位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再娓娓道出事情原委,那位学生当即脸红耳赤,我继续开导道:“一个字,只要有一笔没写好,就会影响整个字的结构,结构散了架还谈什么书法。同样,我们班是一个大集体,一个人不努力也会影响一个班集体啊!……”以后这位学生在值日上有明显改进,他的集体荣誉感也大有提升。
人人都有自尊,也有自知之明,有些事情从正面谈起,就会发生摩擦,如果采取迂回战术,兵不血刃,又能殊途同归,何乐而不为呢?
四.欲擒故纵
“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拒绝,为自己增加筹码,达到教育的可能性会更大。
前面所述的老师在对待“后进生”态度上,都体现了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老师的谈话几乎想象绵绵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那么和蔼可亲。长此以往,也容易在某些学生心里形成该老师“不凶”、好欺负的印象。所以对待那些思想比较顽固和霸道的学生,老师不妨收缩一点笑脸,义正词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如说:“你再这样下去,我们只好通知你家长了……”,或是“我对你已爱莫能助,去校长室吧……”,再或是借助派出所、少管所等社会力量“吓唬”他一下,灭其嚣张气焰,使其内心产生一点恐惧感,从而增强正义一方的力量,削弱他的邪气,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还清晰记得两个曾令我非常头疼的女生,有一段时间,她们视老师、家人的劝说、教育于不顾,一门心思想逃学,整天和社会上的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玩在一起。几次出走,几次寻回,老师、父母及学生亲戚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都没能彻底改变她们的行为,她们表面上唯唯诺诺地应承,但没过几天,学校、家里又不见了她们的踪迹……。最后校方和家长一起去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终于在派出所同志的协助下,用一脸冷漠的严肃、一身威严的制服、一间没窗户的房子、一口没任何修饰词的法律用语彻底“制服”了她们。
这种教育方法通过表明自己的立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不指责学生为准则,反而提高了自己的真实可信度,得到学生的信赖,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学生的心理也会随外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是老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教育应“以人为本”,我们要善于通过巧妙暗示,让学生明白你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无声无息中达到教育效果,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一定的智谋和手段去治理班级,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