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政治 -> 正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呼唤理性精神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8:22:08阅读:
字号:|

  高中研究性学习呼唤理性精神

  -试说高中研究性学习中潜在的误区与对策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当代主流课程模式和教学策略之一。在高中阶段的实践操作中,人们对研究性学习存在许多认识误区,这直接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只有克服表面化、感性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情景观、形式观、评价观,高中研究性学习才能走上理性化的轨道。

  [关键词] 高中 研究性学习 理性精神 误区 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000年教育部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要求一切有条件的中学都要开展。2003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也提出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活用知识提供机会”。与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相比,它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合法的保证,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角色也由真理的传播者、标准答案的拥有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其教学活动也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可是自参与江苏省《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以来,笔者从几十节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高中研究课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教师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化、表面化甚至是应付的层面上,给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实验、探索与推广带来了障碍。

  下面笔者便对高中研究性学习中潜在的种种误区进行揭示,并试图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精神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理性上进行剖析,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矫正策略,与同行切磋。

  误区一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高中生年龄小、阅历浅,不宜开展研究性学习。

  分 析 :“学生是研究者,学生似科学家”(《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研究性学习的中心词是“学习”,核心理念是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者刘培鸿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这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不仅高中阶段,高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应该开展。陶行知先生也曾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诚然,由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智能结构、生活阅历、认识水平等方面与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但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与高中相同的价值取向、功能作用和教育理念,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与责任感,它不仅可以改变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现与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也有利于整个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形成有梯度的街接与过渡。我校教师在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关于魏村江心洲自然资源状况调查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后感慨万千:“对学生的潜能怎么估计都不过高。”

  策 略 :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套用高中模式,要从学生、学校和区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1)延长周期,加强指导。由于高中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比较稚嫩,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很少,可适当放慢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的推进速度,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设置得更具体些,教师要注意过程管理,主动加入,积极引导,增强预见性、计划性,既有利于避免学生的盲目性,也有利于学生在成功率的提升中获取自信与动力;(2)程序不变、降低难度。高中学生知识储备量小,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不可能进行高层次和深程度的研究活动,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程序不能因为不同学段而改变,可考虑在内容要求、活动范围、掌握程度等方面适当降低难度。(3)立足校内、注意安全。与高中学生相比,高中学生生活阅历浅,自我保护能力弱,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立足校内,尽可能地利用本校、校际和家长资源,尽可能地利用网络资源,着眼于发掘学校和学生身边的资源,研究活动尽可能在校内完成,对一些必需的校外活动,要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周密计划,教师或家长亲自带队。(4)形式多样、激励参与。高中研究性学习必须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力求形式活泼多样,评价要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不必太关注“做的好不好”,而应多关注“是否做了”,以激发兴趣,保护热情。

  误区二 : 自主性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首要原则,一些教师因此“敢于放手”,不参与,不发表意见,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

  分 析 :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将直接引导着学生扮演角色的性质及其学习作用,因而会直接决定着研究性学习的成败与否。如果从教学方案设计到教学运作,学生主体扮演配合教师完成预定方案的工具角色,则“教师主导”蜕变成“教师主宰”,研究性学习就会异化为接受式学习或训练式学习。但高中学生毕竟还处于认知的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很有限,对于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和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只有从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质疑辅导和因势利导四个维度实施“研究性的导”,学生才能进行“研究性的学”。如果教师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矫枉过正,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教师的作用被淡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将变成“瞎子摸象”。

  策 略 : 教学之道,贵在引导。教师要以研究性学习为开端,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学预见、新知汲取、理性思维、应用信息、创造性反思、合作性教学、过程管理、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能力,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校、社区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量力而行,还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2)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督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告知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补充知识等。(3)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记载研究情况、记录个人体验、创造交流分享机会。(4)加强教学评价。坚持正面评价、重视过程、强调应用、关注体验等原则,强调评价的激励性,营造有利于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误区三 : 传统教学方式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摈弃接受性学习。

  分 析 :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人的学习方式有三种类型:一是接受性学习,二是体验性学习,三是研究性学习。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但这并没有否定或摈弃接受性学习。正如美国《科学课程标准》所阐述:“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既有其优点和特定的功能,又有它不足的地方,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研究性学习应该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相互补。教育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原则”。如果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样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而丧失兴趣。在高中思想品德课采用研究性学习策略,固然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机会,但如果“将所有的问题放入研究性学习之篮”,那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策 略 : 因材施教、因人择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组合。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这些能力和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基本训练。用现代学习理论的观点来分析,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通过不断地吸收对自己的认知结构有构建意义的知识和技能,而使其认知结构不断发展,成熟并活跃的过程。教师的系统讲述(包括讲座)对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和无本之木。研究性学习不是为了追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教师在教学时应精心安排,要把侧重于“双基”的学习内容作为接受性学习的对象,把富有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对象,例如《“一国两制”指引祖国走向和平统一》一节内容中,“一国两制”的内容及意义可安排学生接受性学习,而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形成及质的区别、台海局势的现状则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查阅文献等开展研究性学习,使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误区四 : 研究性学习既然有研究就必然有结果,因此研究性学习就是写好论文,做好研究报告。

  分 析 : 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写论文、做报告固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决不是全部。选择与确定活动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开设讲座、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体验记录、合作交流等都是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其次,研究性学习“既看结果,更重过程。”“看结果”在于测定思维过程的效应;“重过程”在于探寻思维的轨迹。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革命,落脚点不在“研究”,而在于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并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再次,如果片面狭隘、急功近利,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写论文、做报告或把论文、报告的质量作为评价研究性学习的唯一标准,就容易挫伤学生探索创造的积极性,助长不切实际,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完全违背教学规律,背离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策 略 : (1)成果展示多样化。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呈现形式允许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可以是一篇论文,一个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次主题演讲;也可以是一本研究笔记、一项活动设计方案……。其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有时无果之“果”更为甜蜜。(2)评价方式多元化。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既要看最后的论文、研究报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如活动记录、收集资料以及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和体会的小结等 ,做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全程评价。(3)抓住主渠道,坚持主阵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的主渠道在教学、主阵地在课堂,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片面地看成开展课题活动,撰写总结论文,而要将研究性学习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是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其次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再次是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联想到生活经验,让世界成为教材,从而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基础性素质、适应性素质、发展性素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让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学改革的百花园中成为一朵艳丽的奇葩,我们就必须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纲”为纲,努力钻研新的课程理念,以“理”导行,给高中研究性学习插上理性的翅膀,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这样它才能开得更美丽、开得更芳香。

上一篇: 高中生学好政治课的七种方法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