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心理健康 -> 正文

浅谈心理效应在师生谈话中的运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4:52阅读:
字号:|

  浅谈心理效应在师生谈话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谈话”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活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增进师生的感情。但班主任没有技巧的谈话,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合理地运用蹲跪效应、南风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超限效应等,发现师生间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效应 谈话交流 运用

  谈话教育是指教师借助情感性的语言交流,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艺术化教育手段,是一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活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增进师生的感情。但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班主任设计了满腔热情的谈话,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班主任没有运用谈话的技巧。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同时,我在实际工作中,尝试着运用心理效应来提高师生谈话效果。

  一、改俯视为蹲跪

  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女孩趴在草丛中正神情专注地喃喃低语着,心理学家站在旁边观察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发现小女孩这样做的原因,于是他也趴了下来,发现小女孩正在与草丛中的蚂蚁对话,于是理解了小女孩的行为。这就是“蹲跪效应”。

  以往的谈话中,我总是以“俯视”的姿态去对待孩子,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管我所说所做是正确的,但效果却常常不佳。其实,在很多时候,只要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能蹲下来,就会发现一些问题的秘密,理解孩子观察问题的角度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

  一次,一连几天下雨,操场上汪洋一片。我配上了精彩的说教故事,来教育二年级的孩子不要玩水,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的。可是才下课,就有孩子压着 “罪犯”赶来报告:小俊豪在操场上玩水!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声责问他,他则低头不语,一旁的小朋友也不客气地擞落他。再看看小俊豪的表情:是那么无辜,那么无助!等一等,我应该好好了解一下内幕。

  我轻轻地蹲下来问他:“你刚才在干哪里玩水?能带我去吗?”他用大眼睛怯怯地瞪着我,犹豫了一下才带我来到操场的一角蹲下来。由于背对着我,我也不由走上前蹲了下来,惊讶地发现:他的脚边筑了一排泥坝,将水引到操场旁边的排水沟里。小俊豪委屈地说:“我……我……这几天下雨,我想让操场上的水……快点从排水沟里流走。”我全明白了:“所以你用手筑了泥坝,被小朋友误解你玩水了,对吗?”他鼓起勇气说:“是的,我只想让操场上的水流走,让操场早点干,我们可以做游戏、做早操。”……

  只有理解了孩子看问题的角度的老师,才知道孩子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在哪里,那么老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孩子也才能心悦诚服。

  二、改强制为温和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猛刮猛吹,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顿时风和日丽,春暖花开,行人越走越热,继而脱下大衣。 这就是“南风效应”。

  这则寓言给我们班主任的启示是:用温和的方法对待一些事情,往往比强制的手段更为有效。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中对学生说空话、说大话,或对学生怒目相向,大声指责,只会让学生与班主任情绪对立。这样的谈话注定是劳而无功的。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用真诚的友谊鞭策学生,用无私的亲情感化学生,即使是批评的话,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爱护他。

  有一回,刚接到一个新班时,发现有个调皮捣蛋的男生小胜常常背着我打架、骂人,欺负弱小者。我非常恼火,来了几次“狂风暴雨”式批评,他被批得恹恹的,可这股寒冷的“北风”只会让小胜把“大衣裹得更紧”,不仅如此,我发觉他并不服气,常用“明知故犯”来表示反抗,真是恨铁不成钢!学习了南风效应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改变方式。观察到他常常趁老师不在时踢歪桌椅后,一天,我不动声色地叫上他:“来,帮老师一起整理一下桌椅,不知道是哪位不懂事的同学撞到了,如果不及时拉好的话,那我们班多难看呀!”他不好意思了,积极地移好桌椅,嘿,他终于脱下了“大衣”。我又及时感谢他:“谢谢你,你排得很整齐。”这以后,班内课桌椅整齐多了。

  当班主任心里少一分怒气,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和爱护,这时“和风细雨的‘南风’”才会让学生听着顺耳,觉得亲切,自然而然主动“脱掉大衣”,这样,师生的交流就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改责备为欣赏

  在教育学上,有一个神奇的“罗森塔尔效应”可以说是师生沟通艺术的核心。

  在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在其中有一项研究中,罗森塔尔及其助手们在一所小学校里对一批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说,有些学生属于最有发展前途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 事实上所有的名单,是从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着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着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 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最有发展前途者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就是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每次写作文,骏骏就嚷着不会写,扬言不写了。确实,他写作水平不怎么样,每次写作文都象挤牙膏一样挤出三五行。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坐下,指着文中的“若隐若现”、“心惊胆战”这两个词说;“这两个词用得多贴切啊,你的写作天赋很高呀,要是我在你这个年龄绝对想不到用这么精彩的词的,你可不要浪费你的才能呀!”“真的?”他瞪大了眼睛。“你的文章虽然不长,但已经告诉我,你每天生活在精彩中,这样与众不同的生活绝对会有与众不同的文章的。”他兴高采烈地回去了。第二天,骏骏破天荒多交来一篇五六行的文章,我拉着他的手坐下,边批改边夸奖他,他美滋滋地回去了……两个月以后,我在班上宣读了骏骏的习作,所有学生都大吃一惊,情不自禁地为他鼓了掌,不仅如此,他的两篇文章上报了!我对骏骏信任、期待这股无形的力量,使他产生一种“意向效应”,增加了他的自信心,促使他在各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偶然”听到一位学习后进、品行后进的男生脱口而出一句脏话,我瞅住机会笑眯眯地告诉他:“嗨,你比昨天进步了!昨天你打了一次架,骂人三次,今天我只听到你骂人两次。”他脸红得像只烧熟的大公虾。有时,我也会制造机会,“偶尔”地夸他书写进步了,读书有感情了,抽屉收拾得很干净……可想而知,尽可能地发现他的“闪光点”,对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表扬。他逐渐被调动起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改唠叨为精辟

  知道学生为什么嫌一些班主任唠叨吗?这是所谓的超限效应使然。

  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掏出自己的所有钱捐款;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拿回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一次,一位住校生的父亲来访,在办公室里向我“倾诉”他的儿子不尊重他,不听话,不好好写作业,居然会向他发脾气。耐着性子听 了近一个小时后,我老实不客气地打断他说:“对不起,如果我是你儿子的话,我也会这么做的。在这一小时里,你把你儿子说得一无是处,还细细碎碎地罗列了一大堆从小到大的证据,你没发现吗,这些证据说明了你在平时的教育中没有欣赏、没有鼓励、没有爱抚,有的只是唠叨,强制,甚至责打,没有任何人喜欢被否定、被揭‘老底’的。而且,你的唠叨中带着不可反驳的强制性,中途我几次想插话都不成就是一个证明。你儿子在学校表现不错,挺有能力的,他长大了,需要你的尊重、欣赏!”……在以后的多次电话家访问中,我给他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父子紧张的关系才有所缓和。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班主任惟恐自己在学生面前威信不高、惟恐话讲得不多不透,因而抓住一切机会大讲特讲,喋喋不休,可是效果不佳,学生并不领情。有的班主任平时寡言少语,把时间花在观察和思考上,说话时抓住关键处以一当十,学生很受用,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高了。可见,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对他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抱着“犯一次错,批评一次”的态度,不要经常揭他的“老底”、旧疤。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当然会降低。

  心理效应在师生交流中还有很多,如“居家效应”、“空白效应”、“首因效应”、“反馈效应”等等。优秀的班主任也应该是一位出色的心理辅导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效应,恰当地运用心理效应,就会让师生交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举卫,给谈话备课,班主任之友

  [2]徐德强,班主任的“嘴功”,班主任之友

  [3]王耀廷,王月瑞,心理学史上的76个经典故事,世纪出版集团

上一篇: 浅谈差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转化教育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