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分项------“白文”断句(高三导学案)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27阅读:83
字号:小|大
缀稿:冀常海 孟凡治 2011年1月
“读白文,明句读”是学习阅读的第一步,是一种初步的阅读能力培养。而在今天看来,“读白文,明句读”,换言之,给没标点的文言断句,则已经变成了一种文言文理解能力的考查手段。那么如何训练提高自己“白文”断句的能力呢?
首先离不开读。课内的古文要多读,熟读成诵;课外的古文要泛读,以增广见识,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文言语感。其次要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释词译句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断句时,对一些难点作出准确合理的推断。上述两点应是提高断句能力的治本之法。
一、根据文言文遣词用语、造句行文的一般特点,我们还可以归纳总结如下几种断句方法:
示例一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塞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方法总结:
示例二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方法总结:
示例三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示例四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注]①不至:可译为“不必”。
方法总结:
示例五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方法总结:
能力训练:
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2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为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5、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6、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整体阅读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樽,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撄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
B每当宴集过客 / 当其为私所障时
C四蒙以辟,西面凿牖 / 悉取西南牖之
D倚几以临即湖山 / 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支流之别出者 / 次而为之记
B亦往往寓庖于此 / 将以共于人也
C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 / 而后向之所云诸景
D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 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
3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豁然堂”变化的一项是(3分)
(1)当湖山环会处(2)规制无法(3)四蒙以辟(4)悉取西南牖之(5)客座东而西向(6)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7)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A、(4)(5)(7) B、(1)(3)(4) C、(5)(6)(7) D、(2)(4)(5)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楼台亭阁之类的记文,多叙述其建立的缘由、经过,杂以写景、抒情之笔。到了宋人,则喜欢以小见大地引申出一番道理来。徐渭此文颇有宋人的风格。
B改建后的“豁然堂”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景隔绝的缺失,堂内堂外连成一片,人在堂内坐,如在画中游。
C作者由“豁然堂”改建引出一个颇为深刻的道理:感情的亲疏,往往会影响我们观察事物的深入细致与否。
D文章论述的道理是复杂而深刻的,但由于文章前半部分的叙述、写景,是后半部分的极为贴切、生动的比喻,所以,作者并没有花多少笔墨就把它说清楚了。
5断句和翻译(9分)
(1) 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其 间 林 莽 田 隰 之 布 错 人 禽 宫 室 之 亏 蔽 稻 黍 菱 蒲 莲 芡 之产 畊 渔 犁 楫 之 具 纷 披 于 坻 洼 烟 云 雪 月 之 变 倏 忽 于 昏 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② 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
附录:※常见的固定用法举例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固定用法,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1)何以 …… ?(根据什么…… ?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
(2)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何”
(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如太行王屋何?”
(5)孰与……?(与……相比,哪个……?)如:“事孰与城北徐公美?”
(6)安……乎?(怎么……呢?)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7)独……耶?(难道……吗?)如:“公于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8)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
(1)何……哉(也)?(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何……为?(……干什么呢?)如:“何辞为?”
(3)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
(4)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5)岂(其)……哉(乎,耶)?(哪里…… 呢?……哪里呢?)如:“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6)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不亦……乎?(不是……吗?) 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非……欤?(……不是……吗?)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9)宁……耶?(哪里……呢?)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10)顾……哉?(难道……吗?)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独……哉?(难道……吗?)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2)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惟……耳!(只是……罢了!)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4)一何……(多么……啊!)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亦 …… 哉!( 也真是 …… 啊!)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6)……何如哉?( ……该是怎样的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示揣度
(1)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2)得无(微)……乎?(该不是……吗?)(兼表反问)如:“若辈得无苦贫乎?”
(3)……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如:“其可怪也欤?”
(4)……庶几……欤?( ……或许……吧?)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与其…… ,哪如……?)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2)……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3)其……,其……也?(是……呢,还是……呢?)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实例三答案: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答案】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附全文标点: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胡中,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
附参考译文:
靠近边界上的人里有个很会占卜的,他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进入胡人的领地去了,别人都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就不能变成福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别人来向他道贺。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就不能变成灾祸呢?”家里有很多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他的胯骨,别人者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说不能变成福呢?”过了一年,胡人大规模地侵入边界,成年的男人都拿起弓来去打仗。靠近边界上的人,死掉的有十分之九,只有这个摔断胯骨的儿子因为瘸了的缘故,父亲跟儿子能平安地生活在一块儿。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实例四骠骑将军的为人,话语不多,从不随便多言多语泄漏机密,他作战有勇气,一往无前。皇帝曾经要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看用兵方法谋略怎样就行,不必学古人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住宅,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消灭,没法考虑家的事!”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喜爱他了。
示例五:原文: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译文: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训练题
2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注]“百亩之不易”的“易”:治)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书经说命篇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翻译: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5、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翻译: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举烛!"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
6、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翻译: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梦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答案
1B2C3A4C
5(1)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
(2)
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几乎全维系在这上面了。
【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象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象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象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象当年诗人张志和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象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象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象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几乎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读白文,明句读”是学习阅读的第一步,是一种初步的阅读能力培养。而在今天看来,“读白文,明句读”,换言之,给没标点的文言断句,则已经变成了一种文言文理解能力的考查手段。那么如何训练提高自己“白文”断句的能力呢?
首先离不开读。课内的古文要多读,熟读成诵;课外的古文要泛读,以增广见识,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文言语感。其次要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释词译句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断句时,对一些难点作出准确合理的推断。上述两点应是提高断句能力的治本之法。
一、根据文言文遣词用语、造句行文的一般特点,我们还可以归纳总结如下几种断句方法:
示例一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塞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方法总结:
示例二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方法总结:
示例三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示例四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注]①不至:可译为“不必”。
方法总结:
示例五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方法总结:
能力训练:
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2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为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5、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6、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整体阅读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樽,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撄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
B每当宴集过客 / 当其为私所障时
C四蒙以辟,西面凿牖 / 悉取西南牖之
D倚几以临即湖山 / 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支流之别出者 / 次而为之记
B亦往往寓庖于此 / 将以共于人也
C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 / 而后向之所云诸景
D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 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
3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豁然堂”变化的一项是(3分)
(1)当湖山环会处(2)规制无法(3)四蒙以辟(4)悉取西南牖之(5)客座东而西向(6)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7)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A、(4)(5)(7) B、(1)(3)(4) C、(5)(6)(7) D、(2)(4)(5)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楼台亭阁之类的记文,多叙述其建立的缘由、经过,杂以写景、抒情之笔。到了宋人,则喜欢以小见大地引申出一番道理来。徐渭此文颇有宋人的风格。
B改建后的“豁然堂”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景隔绝的缺失,堂内堂外连成一片,人在堂内坐,如在画中游。
C作者由“豁然堂”改建引出一个颇为深刻的道理:感情的亲疏,往往会影响我们观察事物的深入细致与否。
D文章论述的道理是复杂而深刻的,但由于文章前半部分的叙述、写景,是后半部分的极为贴切、生动的比喻,所以,作者并没有花多少笔墨就把它说清楚了。
5断句和翻译(9分)
(1) 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其 间 林 莽 田 隰 之 布 错 人 禽 宫 室 之 亏 蔽 稻 黍 菱 蒲 莲 芡 之产 畊 渔 犁 楫 之 具 纷 披 于 坻 洼 烟 云 雪 月 之 变 倏 忽 于 昏 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② 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
附录:※常见的固定用法举例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固定用法,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1)何以 …… ?(根据什么…… ?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
(2)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何”
(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如太行王屋何?”
(5)孰与……?(与……相比,哪个……?)如:“事孰与城北徐公美?”
(6)安……乎?(怎么……呢?)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7)独……耶?(难道……吗?)如:“公于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8)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
(1)何……哉(也)?(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何……为?(……干什么呢?)如:“何辞为?”
(3)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
(4)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5)岂(其)……哉(乎,耶)?(哪里…… 呢?……哪里呢?)如:“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6)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不亦……乎?(不是……吗?) 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非……欤?(……不是……吗?)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9)宁……耶?(哪里……呢?)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10)顾……哉?(难道……吗?)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独……哉?(难道……吗?)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2)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惟……耳!(只是……罢了!)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4)一何……(多么……啊!)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亦 …… 哉!( 也真是 …… 啊!)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6)……何如哉?( ……该是怎样的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示揣度
(1)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2)得无(微)……乎?(该不是……吗?)(兼表反问)如:“若辈得无苦贫乎?”
(3)……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如:“其可怪也欤?”
(4)……庶几……欤?( ……或许……吧?)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与其…… ,哪如……?)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2)……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3)其……,其……也?(是……呢,还是……呢?)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实例三答案: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答案】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附全文标点: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胡中,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
附参考译文:
靠近边界上的人里有个很会占卜的,他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进入胡人的领地去了,别人都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就不能变成福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别人来向他道贺。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就不能变成灾祸呢?”家里有很多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他的胯骨,别人者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说不能变成福呢?”过了一年,胡人大规模地侵入边界,成年的男人都拿起弓来去打仗。靠近边界上的人,死掉的有十分之九,只有这个摔断胯骨的儿子因为瘸了的缘故,父亲跟儿子能平安地生活在一块儿。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实例四骠骑将军的为人,话语不多,从不随便多言多语泄漏机密,他作战有勇气,一往无前。皇帝曾经要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看用兵方法谋略怎样就行,不必学古人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住宅,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消灭,没法考虑家的事!”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喜爱他了。
示例五:原文: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译文: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训练题
2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注]“百亩之不易”的“易”:治)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书经说命篇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翻译: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5、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翻译: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举烛!"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
6、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翻译: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梦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答案
1B2C3A4C
5(1)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
(2)
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几乎全维系在这上面了。
【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象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象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象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象当年诗人张志和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象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象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象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几乎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立言山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