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苏教版)(苏教版高三)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1阅读:
字号:小|大
【考纲要求】
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分析】
一、散文阅读指导w.w.w.k.s.5.u.c.o.m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重点是把握“神”。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高考散文阅读测试重点有如下重点: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
(2)分析归纳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全国卷每次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一)叙述
(1)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三)修辞
1、比喻: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四)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晴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提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的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五)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晴、揭示记叙目的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文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六)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七)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对,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二、小说阅读指导
1、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
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所遵循的原则
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3)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答题指导】
一、散文阅读指导
(一) 阅读文本的方法:
1、整体感知:
A、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
①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②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③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④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B、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
C、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
D、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
2、圈划法:
从内容上看,文章总是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分为几层意思,一层一层表述。一个文段也是这样,它相对独立完整,有许多考题就是针对文段设置的。
特别是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段,常常能够显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表意的结构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每句话因其在文段中的位置而起到不同的作用,首句一般是总领、总起,结句一般是总结、总括等等。
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先通读两遍,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画出在文段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段的思路、结构层次,摄取文段大意,建立起对文段的整体认识。A、筛选出主旨句、议论性的、抒情性的语句。B、结构性的语句(线索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3、注意几种关系: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以启迪,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2)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3)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5)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养成动笔圈画的习惯,随读随把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用铅笔圈画出来。
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抓关键词句,要重视开头段 、结尾段。重视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引用句等尤其注意段首、段尾,画龙点晴的句子。
重视托物言志类哲理性散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二、小说阅读指导
(一)小说知识储备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二)小说阅读方法
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上文中第一、第二题就属于这种类型;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从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例文的第三题就属于这种类型。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常见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高考链接】
一、散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2008安徽卷)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敢。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 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
(1)
(2)
(3)
【答案】(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
(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
(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考点】【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
【解析】题目中明确规定是阅读第二段,这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答案要点不难拟出。因为第二段就写了三个片段,很容易概括。尤其是第二个要点如果注意到“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就非常明确了。
15.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1)孩子:
(2)老人:
(3)热恋中的情人:
【答案】(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对未来充满渴望。
(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
(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能力层级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中出现的形象的意义的理解,难度较大,不容易把握。要结合全文,又要充分读懂全文,甚至联系到课本中读过的该文的部分。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
【解析】考查的是对特定句子的赏析,而且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也就是语言运用技巧。如果读懂了题目中的要求,至少第一、二点能够回答出来。虽然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但第三个要点难度较大。
17.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
【解析】考查的是对作者及文章观点的把握,难度不是很大,抓住文中关键句加以理解即可。
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分析】
一、散文阅读指导w.w.w.k.s.5.u.c.o.m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重点是把握“神”。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高考散文阅读测试重点有如下重点: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
(2)分析归纳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全国卷每次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一)叙述
(1)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三)修辞
1、比喻: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四)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晴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提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的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五)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晴、揭示记叙目的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文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六)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七)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对,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二、小说阅读指导
1、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
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所遵循的原则
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3)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答题指导】
一、散文阅读指导
(一) 阅读文本的方法:
1、整体感知:
A、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
①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②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③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④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B、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
C、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
D、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
2、圈划法:
从内容上看,文章总是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分为几层意思,一层一层表述。一个文段也是这样,它相对独立完整,有许多考题就是针对文段设置的。
特别是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段,常常能够显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表意的结构上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每句话因其在文段中的位置而起到不同的作用,首句一般是总领、总起,结句一般是总结、总括等等。
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先通读两遍,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画出在文段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段的思路、结构层次,摄取文段大意,建立起对文段的整体认识。A、筛选出主旨句、议论性的、抒情性的语句。B、结构性的语句(线索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3、注意几种关系: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以启迪,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2)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3)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5)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养成动笔圈画的习惯,随读随把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用铅笔圈画出来。
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抓关键词句,要重视开头段 、结尾段。重视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引用句等尤其注意段首、段尾,画龙点晴的句子。
重视托物言志类哲理性散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二、小说阅读指导
(一)小说知识储备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二)小说阅读方法
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上文中第一、第二题就属于这种类型;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从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例文的第三题就属于这种类型。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常见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高考链接】
一、散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2008安徽卷)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敢。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 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
(1)
(2)
(3)
【答案】(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
(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
(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考点】【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
【解析】题目中明确规定是阅读第二段,这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答案要点不难拟出。因为第二段就写了三个片段,很容易概括。尤其是第二个要点如果注意到“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就非常明确了。
15.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1)孩子:
(2)老人:
(3)热恋中的情人:
【答案】(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对未来充满渴望。
(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
(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能力层级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中出现的形象的意义的理解,难度较大,不容易把握。要结合全文,又要充分读懂全文,甚至联系到课本中读过的该文的部分。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
【解析】考查的是对特定句子的赏析,而且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也就是语言运用技巧。如果读懂了题目中的要求,至少第一、二点能够回答出来。虽然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但第三个要点难度较大。
17.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
【解析】考查的是对作者及文章观点的把握,难度不是很大,抓住文中关键句加以理解即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