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课件 -> 高二语文课件 -> 下载
课件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粤教版选修一咏史诗三首金铜仙人辞汉歌
文件大小 1022KB
所属分类 高二语文课件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课件
更新时间 2011-7-14 5:44:5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RAR 档案文件(*.rar)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以下为课件内提取的文本内容,仅供参考:

凭吊古代人或事,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的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含了作者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

有关人物、用典。

2)揣摩历史,了解古人意图所在。

3)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

敲作者对此的态度,古今的联

系。

4)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咏史诗主要表现手法

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李贺

李贺,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著称。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对劳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关切。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的阴郁情绪。 ??? 其诗作中《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他为人文思敏捷,诗作在语言上十分讲究,修辞手法极其多样,他以二十七岁英年离世然已成绩斐然.

学生结合“并序”了解本诗的背景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刘郎:汉武帝——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比喻

象秋风落叶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

夸张、前后对照

显示时代更迭的倏忽

繁华

荒凉

物是人非,萧条冷落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只剩下虚幻的马嘶。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这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生命短暂,

世事无常,表现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作者这四句是写金铜仙人的“观感”,感受这几句诗的艺术魅力。

史实 想象 作用

金铜仙人为汉武帝

时建造,矗立在神

明台上,魏明帝时

被拆离汉宫,后因

“重不可致”而被留

霸城,传说“金狄

或泣,因留霸城。

诗人将“金狄或

泣”的传说加以

发挥,在金铜

人身上注入自

己的思想感情。

将物和人,历

史和现实融为

一体,幻化出

美丽动人的艺

术境界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描写了哪种事物?

表现了它怎样的情感?

金铜仙人————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作者如何表现

这种情感的?

作者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客观:拆铜人离宫。

主观:心酸悲惨

侧面落笔

正面描写

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道路遥远,远离之悲,不堪忍受

气侯恶劣

实际指心悲,表现出对长安和汉宫的深切依恋,新奇巧妙而浑厚凝重。

作者描写金铜仙人辞汉时的感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请指出哪些词最能体现金铜仙人的情感特点,好在哪里?

“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及悲伤之情生动地显现出来,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第一人称抒发了铜人的情感:孤独思旧

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显然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

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 又婉曲地显示了 “物性”。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教师小结:

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借景抒情往往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请分析本诗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秋——肃杀

兰——衰

道——萧条

天——无情

月——荒凉

波——声小

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 “咸阳道” 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离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尤其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 ,请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作者)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无情

刘郎——秋风

夜马嘶——晓无迹

桂、栏——土花碧

比喻

夸张

对比

韶华易逝,

人生难久。

魏客

酸风、射眸

汉月

泪如铅

客观

主观

用典

比喻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离宫时的凄婉情态

秋——肃杀

兰——衰

道——萧条

天——无情

月——荒凉

波——声小

拟人

拟人

对比

恨别离情。

内容总括:这首诗以神奇的想象写金铜仙人辞别汉宫时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主的留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寄寓了沉痛的家国和身世之痛。

语中含情,寄寓深刻:写兴亡的感慨,实际也寄寓了诗了自己仕途无望,离开长安时的痛苦。

拟人手法:把金铜仙人写得有情有义,悲怆忠义。

摹写神态: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比喻奇特:铜人铅泪,表现对汉宫故主依恋,人和物结合,构想新奇独特。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李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他为“长吉体”。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他被称为“诗鬼”。

课外作业:鉴赏学习李贺下首咏史诗。

咏怀二首(其一)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相关资源:
·种树郭橐驼传
·装在套子里的人3
·作文中的推理思维训练
·屈原列传9924773327
·逍遥游9924772807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
·劝学9924773555
·假分数
·劝学
·杜甫律诗三首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