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科普知识 -> 物理前沿 -> 物质探密 -> 正文

化学家质疑:“气泡核聚变”不太可能

作者:舒华 译自www.sciencenow.org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3-7-21 22:27:55阅读:
字号:|

   一项有争议的声明宣称,科学家们已经在迅速破裂的气泡中检测到核聚变的标志——这项声明近日却造成了进一步的争论。一项测定破裂气泡能量积累的新试验首次表明,所谓的“气泡核聚变(bubble fusion)”不太可能发生。
  
   争议涉及到一种被称为“声致发光”的特殊现象。如果声波以正确的方式振动液体,该液体就会“爆裂”,所产生的气泡会剧烈收缩,从而造成发光的现象。今年早些时候,《科学》杂志公布了由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工程师Rusi Taleyarkhan和五位同事完成的这一试验结果。该小组报告说探测到了中子,他们认为这些中子是由声致发光的气泡内部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这项声明甚至在发表之前就已经遭到了质疑。
  
   如今,两名科学家详细考察了内爆气泡是否能够产生足以发生核聚变的能量。Kenneth Suslick 和Yuri Didenko是位于厄巴纳-尚佩恩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声化学家。他们用荧光染料对水中声致发光的副产品进行了测定。根据不同的单气泡声致发光试验中产生的分子浓度,Suslick和 Didenko计算出了引起那些反应的条件,以及气泡破裂时的能量去向。Suslick在7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大部分能量都被化学反应消耗掉了 ,他指出该试验大致符合理论学家的预测。
  
   这项新工作表明,声致发光——尤其在像丙酮这样的挥发性液体中——是极不可能造成核聚变的。单气泡发光的最早研究者之一、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声学家Lawrence Crum指出:“他们说:‘我们了解气泡内部发生的事情’,如果这就是你所认为的科学,你就应该对Taleyarkhan的论文产生怀疑。”Taleyarkhan对此未予置评。(舒华 译自www.sciencenow.org)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