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四川省金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642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5-12 13:36:1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2012—2013(下)金堂中学高2014级4月月考试题

历史

命题人:唐仕国 审题人:高先列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梭伦改革前,他曾赋诗:“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2.梭伦改革时期有两位雅典公民因经济纠纷打官司,以下对解决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向贵族法庭提起上诉 ②向民众法庭提起上诉 ③案件先由陪审员审查 ④法官判决后就立即生效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4.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A、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满足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 D、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

5.商鞅变法中对稳定国家财政起直接作用和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分别是

A.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重农抑商 C.废井田 实行县制 D.实行什伍制 奖励耕织

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该观点

A.强调治国策略要随时代变化而改革 B.分析了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

C.改革就要否定礼乐制度和古代传统 D.所说的“国”是当时的秦朝

7.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①保证了战争的兵源 ②废除了旧贵族特权 ③打破了贵族世袭制 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⑤“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深得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9.史书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吏治清明 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粮食产量增加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的迁徙与杂居 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 D.为隋唐的大一统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准备了条件

11.史料里说北魏(孝文帝)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

C.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

12.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13.在王安石变法中,能直接起到缓和社会矛盾又增加国家收入作用的措施是

①青苗法 ②方田均税法 ③募役法 ④农田水利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4.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1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

16.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德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7.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的是

①管促改革 ②王安石变法 ③商鞅变法 ④梭伦改革

A.①② B.② C. ③④ D. ③

18.右图描述了身穿麻衣的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在卡诺莎城堡前向教皇忏悔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反映了西欧

A.教权胜过王权 B.王权胜过教权 C.教权王权平等 D.实行政教合一

19.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 D.否定教皇地位

20.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21.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

①方田均税法 ②青苗法 ③募役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市易法 ⑥保甲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②⑤

22.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的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②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③埃及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④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A.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24.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

25.观察下列历史建筑旧址图片,其中与宣传鼓动维新变法运动直接相关的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旧址 C.北京强学会旧址 D.北京清华学堂旧址

26.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侍……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广大农民 B.中下级武士 C.新兴地主 D.高利贷者

27.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是 ①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②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 ③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④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29.《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0.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31.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提供学习西方的人文职业教育????④主张仿效西方国家改善民生

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最能说明的是( )

A.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 B.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先天性的政治软弱

第П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大题有3小题,第33小题16分,第34小题20分,第35小题16分,共计52分。

33、(16分)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大都包含着有关土地问题的内容。这些措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历史作用。(9分)

(2)简要分析上述三次改革把土地制度变革作为核心内容的原因。(3分)

(3)“转折”是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状况,如方向、形式等。在历史上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转型的变化就是转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填表):(4分)

改 革 名 称

历 史 地 位

主 要 理 由



商鞅变法

是秦国历史发展

转折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是北魏社会发展

转折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是俄国历史发展

转折点





日本明治维新

是日本历史发展

转折点





34.(20分)“现代化”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分)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分)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2分)

材料四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4)依据材料四,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

材料五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5)根据材料五,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主要背景。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大推动日本教育的现代化,也有学者则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将明治维新引向歧途,结合材料及所学,选取其中一种观点说明理由。(7分)

材料六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他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但实行“现代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是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

(6)你是否同意学者“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是‘现代化的延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

(7)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35.(16分)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多有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实行语言改革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改革策略上的特点。(4分)

材料二 (见图)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项政策?简述日本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和结果。(3分)

材料三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3)据材料三,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2分)

材料四 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

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撒帐:拜堂后,新婚夫妇要向亲友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子”、“多立子”的口彩。

庙见: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

————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4)概括材料四中传统婚俗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5分)

材料五 现在也有的学者认为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认为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这是孝文帝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

—————人教网《教师参考资料》

材料六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5)结合材料五六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风俗演进的看法。(2分)

相关资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
·浙江省诸暨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形成性测试试题历史试题
·山西省曲沃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4月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