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2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民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不包括 A.君权来自于神权 B.以神权限制君权C.民众可反抗暴政 D.君主必须以民为本 3、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相关的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4、汉文帝二年曾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从中能够得出 A.汉文帝时期选拔人才不经过考核 B.汉文帝时期负责人才选拔的官员清廉 C.汉文帝选拔人才不注重官员的真实能力 D.汉文帝选拔人才将人品与议政能力并重 5、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②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6、水排产生之前,有马排,人排。史料记载:马排用马一百匹冶铁一百二十斤;改用水排,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冶铁三百六十斤。水排的直接作用是 [来源:Z_xx_k.Com] A.提高炉温 B.提高灌溉效率 C.代替燃料 D.提高犁耕效率 7、程天相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B.考生知识局限 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 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8、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 A.使中央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 B.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 C.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 D.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 9、《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1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来源:学科网ZXXK] 11、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这反映了 A.该政策遭到了地方的反对 B.当时清政府以大局稳定为首要考虑因素 C.政府以武力为主要解决手段 D.当地民众不愿归顺中央统治 12、英国商人惊奇的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传统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B.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C.鸦片输入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来源:学科网ZXXK] D.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13、1842年后香港岛异常拥挤,加之气候炎热和潮湿,疟疾、痢疾和黄疸病流行。香港岛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 A.当时政府无作为 B.社会发生巨变 C.地域狭小 D.人口众多 14、“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兆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甘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字,其中“幸古长安”和“割台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5、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化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的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生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上述材料说明 ①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②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③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④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光绪帝闻讯某将领牺牲后,垂泪即作“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将领应该是 A.左宗棠 B.曾国藩 C.刘永福 D.邓世昌 17、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较……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以下最能体现家谱学术价值的是 A.可以考查中国古代人的平均寿命 B.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史料 C.可以考查古代中国的医疗水平 D.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婚姻状况 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符合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9、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其中不包括 A.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 B.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 C.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 D.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 20、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21、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建立了类似西方的政治体制 B.强调国家的主权独立 C.详细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D.通过立法,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23、毛泽东孙子毛新宇今年的两会上提出:“我认为解决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仍然要遵循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向我们提出的两个务必,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有一些阴暗面,有一些贪官,但是我们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是非常大的”。毛泽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两个“务必”主要是针对 A.纠正党内存在严重不良风气 B.解决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矛盾 C.资产阶级准备从思想上进行攻击 D.中国共产党即将在全国执政 24、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涌来的外资,以香港资金占最大比重,达百分之八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在国际上没有良好外交环境 B.新时期的经济政策对港商吸引力大 C.中国经济薄弱不能吸引外资 D.香港经济发达,富商多 25、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中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文化大革命”杰出的外交成就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美苏“冷战”趋向缓和 26、下图为欧洲人不同时期所认识的世界范围——从1420年的欧亚大陆到1620年的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区域明显扩大。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指南针传人欧洲 27、、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同的社会背景不包括 A.政治清明的表现 B.阶级结构变化 C.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D.制度创新 28、“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它是指 A.柴油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C.发电机 D.珍妮纺织机 29、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该材料实质上 A.体现了思想对政治的重大影响 B.赞誉了卢梭个人才华 C.肯定了卢梭对法国政治的重大贡献 D.说明社会契约论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 30、“1905年以后,土耳其、波斯、中国相继发生了革命,印度也展开了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战争也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促使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含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帝国主义侵略 D.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但到1948年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在免除日本对美国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美国对日政策变化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局面的出现 B.日本开始采取亲美政策 C.朝鲜战争的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2、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它 A.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史无前例 B.引领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C.打破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 D.使世界大战走向结束 33、20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国家经济政策中最显著的相似之处是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 B.国家发展重点从国内转向国外 C.重视高科技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D.鼓励人民群众自主创业 34、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这种状况 A.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B.动摇了关贸总协定的基础 C.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D.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35、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三次民意调查显示,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受访者达44%以上;作为达尔文故乡的英国相信“物种的进化非由神定”的人也不到4成。这说明科学和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这一分歧的根源在于 A. 教育的进步状况 B. 科学的发达程度 C. 世界观的认识差异 D. 生产力的水平高低 36、2011年8月4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闭幕,欧盟27国领导人重点讨论了金融和能源问题。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使欧洲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C.影响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7、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2011年9月19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利比亚过渡政府早日成立,利比亚人民尽快过上正常生活。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评述正确的是 A.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B.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局势 C.民族、领土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 D.当今世界是美、欧、中、日、俄共同主导的多极化世界 38、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D.富人乐于输纳 39、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中回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40、《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二、主观题(共3题,40分) [来源:学。科。网] 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分) 材料三: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到:“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来源:Zxxk.Com]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分) 材料四: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3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4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3、(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宝山县筑路时,因一寡妇担心破坏坟墓风水而阻止开路,只能拖延多日,并“议定纡绕兜开”。……还有苏姓乡民认为筑铁路破坏风水,使其长眠的祖先不得安宁,联合乡民阻挠筑路,打伤铁路督工和外国雇员。 ——孙昌富 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材料二 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 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孙昌富 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1)材料二所持铁路观与材料一有何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摘编自《清史稿·交通志》 内阁学士张家骧(光绪帝的师傅)上奏反对修建铁路,他列举三大弊端:一是若铁路造成,商旅辐辏,洋人觊觎,何以应之?二是铁路沿线遇到田亩、屋庐等,必至贻害民间;三是建设铁路会影响招商局(注:清廷官营企业)海运收入。 ——摘编自姜鸣《起草修建铁路的幕后人物》 (2)材料三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铁路兴建争论的实质。(6分)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6日)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概括中国近代、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6分) 一、选择题答案:(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41、(14分)【答案】 (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2分) (2) 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巩固国防的需要;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薄弱;吸取当时中国的教训。 (3分) (3)表现形式: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成果: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分) (4)原因:西方国家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事例: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3分) (5)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手段,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2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