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26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6-18 7:06:1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1.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2.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3.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4.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

5.右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行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6.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  

 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设厂权[来源:学#科#网Z#X#X#K]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7.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9.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来源:Z|xx|k.Com]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0.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11.《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2.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来源:学_科_网]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13. 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可以说明当时(? )

① 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14.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15.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 苏联已经解体 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17.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8.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19.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20、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21.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D.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22.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23、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24.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代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在治国原则上最大的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25.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这里提到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指的是罗马人先后形成了(? )

①《十二铜表法》 ②公民法 ③万民法 ④自然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5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9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 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 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 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3分);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8分)[来源:学科网ZXXK]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4分)

2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乙)……公养之物,莫之能私。如土地及凡土地之所出者,非人类所同认公许者不得据之为己有也;产业者皆篡而得之者也。(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1914年2月严复《<民约>平议》 材料二?(20世纪初)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1914年2月严复致熊纯如书札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4分)

(2)严复认为卢梭《民约》的流行导致中国社会“喋血捐生”而又“无济于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1分)

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年级五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26、(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5分)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6分)[来源:Z*xx*k.Com]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9分)



相关资源:
·江西省乐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南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3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