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2. 胡宝国在《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中说:“极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下列不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文化的变迁是渐进的 B.政治演变都是暴力性的 C. 秦并未实现真正统一 D.文化统一有助于大统一 3.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D.实现公平选拔官员 4.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A.主张加强对中书省监察 B.重视发挥门下省的职能 C.希望各省之间和谐共处 D.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 5.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说:“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这是因为 A.胡惟庸专权事件的发生 B.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C.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D.明太祖的个性使然 6. 1837年,两广水师副将韩肇庆结交外商,以巡船援助鸦片走私,并将受赠鸦片作为走私没收品报告朝廷。结果,韩因缉私有功,得赏顶戴花翎。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通商口岸的单一 B.海禁政策的松弛 C.当时吏治的腐败 D.贸易体制的落后 7. 19世纪初的一个英国商人曾说:“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特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这揭示了 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中国服饰崇尚简朴 C.中国沦为英国商品市场 D.英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8. 因洪秀全与太平军将士多起自两粤(即广东、广西),故清廷蔑称其为“粤匪”、“粤贼”等。民国十八年,因革命元勋与中枢要员多为广东人,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 ,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这主要说明 A.政权更迭影响历史评价 B.广东人控制国民政府 C.国民政府支持农民起义 D.历史研究没有客观性 9. 1842年9月1日钦差大臣耆英等联名向英国发出照会,开列中方希望就《南京条约》未竟事宜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第八条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结果英方代表借此机会将该条款发展为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设立租界的特权 D.开设工厂的特权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的“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可能是 A.洪仁玕代表的农民?????? B.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 C.林则徐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 ???? D.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 11. 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3. 《瓦德西拳乱笔记》中记载:“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由此可见,瓦德西认为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理由是 A.中国人民的反抗 B.列强势力不足 C.列强之间的矛盾 D.美国强烈反对 14. 1919年5月以后,全国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当时的报纸评论说,此为“我国破天荒之事件,又为工人参与政治问题之嚆矢(响箭),足见我国工界业已觉醒,且有相当团结力”。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5.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帜”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16. 北伐军军歌中唱道“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它产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这种规定的结果是 A.国共妥协,共同抗日 B.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 C.中共反对,反蒋抗日 D.国共互相猜忌,日本获得渔人之利 18.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 A.公民积极参政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 B.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 C.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民主政治 D.雅典城邦的农业发达,农民社会地位高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分析罗马对外扩张的历史时指出:“罗马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待意大利半岛上的其他民族非常宽容。”这里的“宽容”指的是 A. 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 B. 罗马统治疆域扩大 C. 罗马放弃武力扩张手段 D. 罗马奴隶制的废除 20.《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重心转至议会 B.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1.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的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麦迪逊所谓的“新东西”主要指 A.民主独立、经济发达 B.人民主权、共和制度 C.邦联国家、分权制衡 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 22.有人说l9世纪初的英国,“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1832年议会改革 D.等级观念已经消失 23.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24.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来源:学科网ZXXK] C.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D.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25.“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以下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十月革命是生产力推动的结果 B.十月革命具有特殊性 C.十月革命并非是社会主义革命 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 小题18分,27小题16分、28小题16分,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1)材料一认为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是什么?(2分)其结果如何?(2分)为解决这个问题,西汉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二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zhuó)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而在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一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由此我们看到,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 (2)材料二认为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刘邦“承秦”之制在政治上的表现。(8分) 27.(16分)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有传承、有创新,也有融合与碰撞,它们一起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英国政体“没有割断历史”又“超越传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8分) [来源:Z,xx,k.Com] 材料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人类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事实上总是首先由少数或个别社会率先创造了新文明,而后才又通过这种新文明的广泛传播而使多数或绝大多数社会逐步地上升到了这种新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世纪以后,中国、印度等东方世界都接受资产阶级新文明对本国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影响,……促进这些东方古国的缓慢进步。 ——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接受资本主义的新文明对本国社会组织的改造”在政治方面的表现(4分)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2分)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4分) [来源:Zxxk.Com] 哈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 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B B B C A A[来源:Z&xx&k.Com] B D C D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B A C A C D A B D B [来源:学科网ZXXK]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