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387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1-3 20:27:2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1.中国古代出于对某些人物的尊敬或畏忌,不敢或不愿直呼其名,涉及到这些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就是避讳,以下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①秦始皇改正月为端月 ②东汉改刺史为州牧

③唐朝改“民”为“人” ④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4.“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 ②抨击神权 ③离经叛道 ④男尊女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C.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D.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6.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7.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演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养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养的关注

8.“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下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9.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D.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10.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譬如扇子,只是一个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才放下时便只是一个道理,及摇动时,亦只是这一个道理。”在此,朱熹主张

A?.“心外无物” ???? B.“知行合一”

C.“体”“用”合一 ?? D.“格物致知”

11.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孔子称赞其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孔颜之乐”,乐在何处:

A.以德治民的情怀 B.克己复礼的规范

C.中庸之道的得当 D.仁爱道义的操守

12.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13.《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 B.《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C.《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1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15.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他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A.普罗泰格拉 B.亚里士多德 C.韩非子 D.荀子

1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17.“希腊人把他们的神看作实际上是和他们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在于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由于信奉这样的神,希腊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统治的世界里,因而感到无忧无虑、安适自在。”这表明希腊人

A.认为神与人没有区别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D.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

1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19.“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以下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20.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21.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22.《红楼梦》、《十日谈》都是中外历史上的名著,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23.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启蒙运动



24.科学理论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否定中发展。下列对应的科学家对科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对前者既是否定又是发展的是

A.牛顿——爱因斯坦 B.普朗克——爱因斯坦

C.拉马克——达尔文 D.瓦特——法拉第

25.“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

A.揭示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其思想绵绵浸润中国历史2000多年。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孔子式的实践。在人民公社时期,在改革之前的国营企业里,我们不去着力研究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是专心研究如何平分“蛋糕”,于是“大锅饭”就形成了。“大锅饭”越吃越稀,甚而至于逐渐变为“大锅粥”、“大锅汤”了。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据材料二,说明老农为何不欢迎孔子式的实践?(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孔子观点的局限性。(6分)

27.(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4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4分)

28.(14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6分)

29.(14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兴起对社会思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的时代(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光不再是弥漫、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这样就为最后也许能够代替传统信仰的开明的基督教,以及康德所追寻的“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开辟了道路。

——丹皮尔《科学史》

材料二 18世纪30年代牛顿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标志着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代表主流科学文化的牛顿理论不仅用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孟德斯鸠则是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前进的杰出代表。

——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当然,到底是科学的理性精神扩散到其他社会科学中,还是理性的大旗影响到科学发展,我们很难划出清楚的界限。但是,与其说是启蒙运动选择了科学,不如说是科学的本质与特征决定了它必然在启蒙运动中崭露头角。

——李泳涵《不一样的科学史》

请回答:

(1)请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牛顿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的成果,并据材料概括其影响。“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据材料一概括。(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牛顿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如何“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孟德斯鸠“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前进”的思想主张有哪些?(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2分)

高二历史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26.(10分)(1)(4分)

(2)(6分)

27(12分)(1)(2分)

(2)(4分)

(3)(4分)

(4)(4分)

28.(14分)(1)(8分)

(2)(6分)

29.(14分)(1)(6分)

(2)(6分)

(3)(2分)

高二历史答案



27.(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政治混乱)(2分)

(2)表象:风俗。(1分)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分)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2分)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2分)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2分)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



相关资源: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安徽省涡阳四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腾冲县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湖南省益阳市第十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