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考生务必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并填好姓名、班级、考号、座位号。其他题目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所指定的区域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2.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丞相贪婪暴戾,扰乱朝纲 B.厂卫特务机构设置后,丞相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C.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D.丞相平庸无能,形同虚设 3.中国禁烟运动后,英国商人建议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主要目的是( ) A.挽回所缴鸦片损失 B.寻找战争借口 C.刺激中国觉醒 D.打开中国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阶级矛盾尖锐 B.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C.广西饥荒,起义时机成熟 D.洪秀全利用拜上帝教,举起反清义旗 5.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来源:Z|xx|k.Com] D.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 A.坚持武装斗争 B.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7.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 ) ①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②雅典的民主政治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错误②正确 8.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对右图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分别颁布于1875年、1689年、1954年 B.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标志着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9. 时过200多年,历史学家仍在称赞潘恩的这本书:“1776年《常识》一书把国王和议会的权威撕成了碎片,……从那以来,除《汤姆叔叔的小屋》外,在美国,再也没有一个出版物曾发生那样巨大的反响”。下列对此认识最准确的是( )[来源:Z&xx&k.Com] A.潘恩坚决反对黑人奴隶制 B.召人们丢掉幻想,投入战斗 C.痛陈英国的罪行,大胆呼吁独立 D. 主张建立联邦制的独立共和国 10.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C.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D.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 11. 《汉书?贡禹传》记载: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 ) A.规模大 B.耗费大 C.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D. 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12.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下表是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情况(单位:千吨),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出口 2092.6 2883.4 4157.5 2720.4 1335.0 1030.9[来源:学科网] 进口 166.8 233.5 2.0 66.3 5809.7 4923.0 A.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故出口多,进口少 B.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推行土地私有化,故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C.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积极纠正“左”倾错误,进口粮食满足国内需要 D.20世纪60年代初,中美关系逐步缓和,故粮食出口少而进口多 14.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16.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 A.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17. 道琼斯工业平均数是美国最重要股价指数,同时也是美国和世界经济的晴雨表。1991年4月17日,首破3000点,然后持续10年一路涨到2000年1月14日11723点。影响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B.证券市场失去管制,股票投机猖獗 C.“9?11”事件的刺激 D.“新经济”持续增长 18.如右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19. 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20.右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 ) A.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21.1982年,里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我现在要叙述的长期计划和希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正如它曾将其他压抑人民自由、禁止人民表现自我的暴政弃置一样。”l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 B.其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 C.其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 D.其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 22.有人评述苏联改革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23.比较分析右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C.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24. 据统计,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国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和区域的经济组织。为顺应潮流,中国和东盟作出了在lO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 )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市场竞争激烈化 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25.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1934年1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授权总统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的幅度上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法律通过后,罗斯福宣布美元贬值为原值的59.06%。美元的贬值,使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由于保有黄金,在美元贬值中获利28亿美元。购买黄金和美元贬值使联邦政府逐步从私人大银行家手中夺得了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导权,为美国经济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 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上赞扬罗斯福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6分)并说明其目的。(3分) [来源:学科网]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元贬值的影响。(6分)[来源:学&科&网Z&X&X&K] (3)结合当时中美关系,分析材料三的观点。(3分) 27.阅读: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阁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并组织起“临时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告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市民群众书》中声称:执政的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给祖国提供面包和燃料,才能让人们穿上衣服和皮靴,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些主要问题?(6分) (2)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苏维埃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6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 材料二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新泽西州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说:“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有关政策是逐渐完备起来的,我们将坚持不变。” 材料三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材料四 1984年7月31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是今天形成的,而是几年以前,主要是在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我们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提出要保证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九九七年后五十年不变。” ——材料均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阅读四则材料后,概括指出中国收回香港的立场、方针、政策(6分)和意义(4分)。 (2)借鉴解决香港问题的经验,你认为今后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6分) (3)罗斯福新政改善了美国人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罗斯福去世时,中美正在合作抗日,两国具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对罗斯福新政表示赞赏。(3分) 27. 答案:(1)主要问题:苏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广大人民要求立即停止实行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苏俄国内不满情绪极为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6分) (2)政策变化: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4分) (2)坚持一个中国以及“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的政治前提条件,坚持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统一模式。(6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