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新疆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21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1-8 13:55:5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有诗曰:……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此诗反映的是梭伦改革中的

A.财产等级制度 B.财产继承制度

C.司法制度 D.“解负令”

2.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一般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3.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 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③新兴地主的出现 ④百家争鸣

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5.元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统一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

6.下列哪种制度反映了生产关系在发生变化

①相地而衰征 ②井田制 ③初税亩 ④分封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主督护制 D、行省制

8.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

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②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③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④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

10.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A.按全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C.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

D.不侵犯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

11.宋朝集中军权的举措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防止地方割据 B.巩固皇权 C.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D.扩大了官僚机构

12.北宋集中军权的背景是

A.官僚机构腐败 B.吸取唐朝藩政割据的教训

C.强化专制皇权 D.军权、行政权、财政权三权分立

13.北宋中期,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14.史载:“(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表明

A.北宋时期土地买卖频繁,政府没有明确限制土地的兼并

B.北宋时期农民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松弛,成为自耕农

C.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15.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

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

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

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16.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实质上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17.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不能看到的是

A.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公民从事公共活动获得了津贴补助

18.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 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 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 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 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19.梭伦在改革中提出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地产的目的是

A.保护贵族利益 B.减少改革阻力

C.缓解奴隶社会的矛盾 D.保障贵族的政治地位

20.梭伦在改革后成为雅典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因为

①改革未消除平民和贵族的根本矛盾 ②贵族改革中利益受损比较多 ③下层平民广泛参政议政的愿望未能充分实现 ④城邦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的出现

A.①② B. 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1.雅典古代民主较现代西方民主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

A、只有贵族享有民主 B、奴隶不能享有民主

C、选举计票手段落后 D、少数社会成员享有民主

22.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

23.“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24.《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25.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行县制  B.法律严酷  C.奖励军功  D.“焚诗书”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



26.(20分)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奖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分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 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10分)

(3)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汉化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敛免役钱,宽富而困民,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篇》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2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8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是宗主督护制,所以正确的是C,B是秦朝时期D是元朝A是西周时期。

8.A

【解析】略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均田制,其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的荒地,并没有触犯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使用权,交租调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是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其中表述错误的是①②④⑤。

10.B

【解析】略

18.B

【解析】略

19.B

【解析】略

20.B

【解析】略

21.D

【解析】略

22.C

【解析】略

23.D

【解析】略

24.B

【解析】略

25.B



相关资源: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曲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三桐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