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四川省米易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70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1-15 8:53:1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1.“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此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 ( )

A.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2.“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幅楹联中的“公”是指(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3.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4.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

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5.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西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6.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丰富的物质生活 ②军事对抗中力量强大 ③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④成就斐然的科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8.有人形象地称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长程“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接棒”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由经济现代化向政治现代化转变的需要 B.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9.“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11.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12.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得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中

13.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 )

①核武器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②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4.“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与释放奴隶

C.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人文思想

D.其自然法理论是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

15.“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马会把神的模样画的像马,每种动物都会把神的身体描绘得跟自己一样。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是黑皮肤、扁鼻子;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这反映了( )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民族主义思想

16.“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的发展状况迥异,到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了长足发展。”材料中的“长足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

A.欧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B.启蒙运动

C.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7.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曾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文中所反映的观点有:( )

①人民主权 ②三权分立 ③法治原则 ④天赋人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在人类动力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这个人及其成就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史蒂芬孙研制了蒸汽机车 C.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D.卡尔.本次发明了汽车

19.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20.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提出了一个命题,你认为哪个最不适宜( )

A.西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1.古希腊一位哲人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位哲人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2.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段材料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2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25.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 请观察右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共同历史主题应该是 (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严复《天演论》 陈独秀《新青年》

28.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9.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0.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它是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C.提出这一方针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D.它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31.孙中山与康有为在中国前途与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上,最大的不同在于( )

A.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 实行民主共和体制 C. 发展资本主义 D. 设议院、兴民权

32.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杨利伟

33.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仿制西式武器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C.西方 D.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

34. 下列哪一思想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新文化运动 D、三个代表

35.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根据是( )

①使封建专制思想受到沉重打击 ②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6.关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体办法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 B.明确地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C.三者之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

D.倡导天赋人权学说,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37.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②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④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38. 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9. 1992年,88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邓小平南方谈话促使了中国迅速加入了世贸组织

40. 1920年元旦孙中山写给中国国民党人的勉词:“唤起民众,导之以奋斗;实现革命,继之以努力。”这表明孙中山( )

A.改变了革命的奋斗目标 B.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D.主张国民党发展成为代表工农大众的政党

41.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题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建国后,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A.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43.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上 B.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了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44.某位同学在解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特点时写下了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和政策

D.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题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答案



























第II卷 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共两题,34分)

45、(19 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镰、西学东渐、伟大复兴四个步骤,展开探究。

群呈闪烁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分)

分道扬镳

材料二 天垣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

这理。 ——《朱子语类》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新"在何处?它对后世产生

了什么影响?(3分)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6分)

西学东渐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5分)

伟大复兴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恩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3分)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人权宣言》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

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和反对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依据材料二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4分)

依据材料三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

(4)将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相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思想体系的不同。(4分)



 

相关资源:
·河南省安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邢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五次周练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安福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十九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