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312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2-17 20:25:2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 ) [来源:学科网]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 )

A.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

《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

《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

《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3、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相符的是 ( )



A.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

B.诗风狂放炽烈,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C.题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D.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4、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

A.经济停滞倒退 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6、《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 )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C.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7、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 ) A. 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D. 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8、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9、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 )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日天择。”

10、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11、右图为某收藏家珍藏的一本毛泽东著作,该著作创作于( )

A.井冈山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建国初

12、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的有 ( )

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②都是对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形成的

③都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3、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和范文澜这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有些学者想提请中央宣传部决定,但中央还是认为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 (   )

A.“一枝独秀”的做法  B.“百花齐放”的方针

C.“百家争鸣”的方针 D.压制学术争论的政策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表现在 ( )

A.开展识字教育            B.恢复高考制度

  C.C.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6、[美]斯通普夫、菲泽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指出:“他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审视他自己的生活和其他雅典人的生活和思想上……他不留情面地在人们无序的行为之下追寻稳定恒常的道德秩序。”据此推断“他”应是 ( )

A.普罗塔格拉 B.薄伽丘 C.苏格拉底 D.但丁

17、“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上述材料 ( )

A.质疑上帝的作用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18、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总是以时间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 )

A.反对暴力革命 B.主张自由和理性

C.反对财产平等 D.主张实行法治

19、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与此观点最为相似 ( )

A.康德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20、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21、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总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一事实主要反映了贝多芬 ( )

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

B.具有反封建与争取民主的精神

C.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

D.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

22、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是 ( )

①康德提出思想的自由 ②《物种起源》出版

③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④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⑤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3、有人在描述某画派的一幅作品时说道:“画中人似乎是由女性身体上的许多小平面组成的,它们足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得,表示人人都知道应该在那儿的东西,但不是一眼就可以认出来的东西。”该画派应属于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立体主义

24、下面漫画《进步与退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下降

B.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

C.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D.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



二、材料解析题(52分:25题11分,26题15分,27题10分,28题16分)

25、(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掀起什么运动?(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4分)

(3)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经济和思想因素。(4分)

26、(15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因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3分)

(3)概括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4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共同影响。(4分)

27、(10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盂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成果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英雄牛顿”的科学成就;并指出该成就对近代科学和法国思想界的影响。(3分)

(2)材料二认为“两位伟大人物决定时代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5分)

(3)材料三所示③④时期新中国取得哪些属于“世界之最”的重大科技成就? 2分

28、(16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伏尔泰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2分)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他高度赞赏儒学的原因。伏尔泰对儒学的认识有何局限?(6分)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2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考联考

高中二年 历史 科答题卷

考试日期:1 月 21日 完卷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52分:25题11分,26题15分,27题10分,28题16分)

25、(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掀起什么运动?(3分)

[来源:学.科.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4分)

(3)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经济和思想因素。(4分)

[来源:Z,xx,k.Com]

26、(1)材料一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3分)

(3)概括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4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共同影响。(4分)

27、(1)概括材料一中“英雄牛顿”的科学成就;并指出该成就对近代科学和法国思想界的影响。(3分)

[来源:学科网]

(2)材料二认为“两位伟大人物决定时代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5分)

(3)材料三所示③④时期新中国取得哪些属于“世界之最”的重大科技成就?( 2分)

28、(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2分)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他高度赞赏儒学的原因。伏尔泰对儒学的认识有何局限?(6分)

原因:

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2分)

[来源:Zxxk.Com]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周练历史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题2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题1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