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4-2015学年红星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卷 历史试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拟卷人:王杰雯 审核:张芳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答案请填涂到答题卡上)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3.“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4.“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5.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加强中央集权 D.兼相爱、交相利 6.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 ) 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近年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向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8.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9.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10.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11.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春秋大一统” 12.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13.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14.曾有人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吟诗句:“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谢娘桥。”程颐变色说:“鬼语,鬼语 。”这说明他( ) A.对现实生活的渴望 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 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 15.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证明二人都主张(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16.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在不同时期的新发展,但其主张又有很多不同。下列说法中属于二者不同点的有( ) ①前者主张理先而物后,后者则认为心即理也 ②前者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③前者主张人以天理为行为规范,后者则认为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致良知 ④前者主张心性论,后者认为人性本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产生了浓厚兴趣。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如图)。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 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 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 18.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19.关于理学的演变,不正确的是 A.理学和心学是明清两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B.明朝初期程朱理学盛行 C.明朝中期王阳明创立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即心学 D.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使理学走到极端 20.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是( ) 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21. 王夫之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由此可判断( ) A.这是王夫之抨击“孤秦”的主要依据 B.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 C.王夫之认为秦灭六国并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D.这是王夫之对两千年文化遗产的批判 22.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 A.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23.《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24.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读通鉴论》 25.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知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太虚本动,天地日新。??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朱熹、黄宗羲、董仲舒、王夫之 C.顾炎武、朱熹、李贽、黄宗羲??? ?? D.王夫之、黄宗羲、朱熹、顾炎武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6题26分,第27题24分,共50分) 26.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法国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其中: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2分)这一文化现象有何意义?(2分) 现象: 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相同点。(2分)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相同点: 原因:
(3)依据材料三,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10分) 甲: 乙: 丙: (4)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28.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6分)并分析这一反击所带来的影响。(6分) 反击:
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3分)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变化: 时代特征: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