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820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2-21 22:45:4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2.在大战初期,美国在中立的政策下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但他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等于零。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A.同盟国因物资储备比较丰富而很少购买外来物品

B.协约国的海上封锁使得同盟国集团很难与美国进行贸易

C.美国采取了倾斜向协约国的外贸政策

D.美国与德国有深刻矛盾并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3.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

C.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拄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联袂投入战争,唯恐或后。”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曾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6.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用贸易战决出胜负

7.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直接引发了

A.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B.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C.波斯尼亚危机 D.萨拉热窝事件

8.右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

A.英国首先使用

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索姆河战役

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D.首次亮相于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9.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他们纪念的这次战役

①由德军首先发起②在大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④德军虽然占领了凡尔登但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没有达到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10.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11.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

①基尔港水兵起义 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 

③爆发“十一月革命” 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C.②③ D.①③④

12.十月革命发生后成立的苏俄政府与同盟国签署的《布列斯特和约》

A.使德国把军队从东线调回西线发动新的攻势

B.促使美国放弃“中立”政策转而对德宣战

C.加速了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进程

D.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军事力量

13.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

D.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

14.1917年11月到1918年3月间,奥匈帝国的邮电检查人员发现,抽检的涉外信件中有三分之一表示,和平希望在毗邻的俄国;有三分之一认为和平希望在本国革命;还有五分之一认为和平的希望在俄国与本国革命,两者皆不可缺。这说明

①二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缺口

②四月提纲指明了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的策略

③奥匈帝国民众迫切渴望退出战争实现和平

④十月革命鼓舞了其他国家民众的进步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15.20世纪科技飞速进步,飞机、坦克、新式枪炮等投入战争。其影响是

①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②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③使“闪电战”成为世界大战的主导战术

④直接导致战争变成世界性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6.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17.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早期 D.20世纪30年代

18.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实力总体上处于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对奥、匈、保、土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是都要求战败国

①限制军备 ②分割领土 ③赔款或财政监督 ④放弃海外殖民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21.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一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③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和平主义思潮将在世界盛行一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23.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的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决策是

A.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

C.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D.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24.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平法令》和“十四点原则”都面向世界提出了新的国际关系原则

B.“十四点原则”和《和平法令》的观点是针锋相对,毫无一致的

C.《和平法令》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十四点原则”则相反

D.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完全违背了“十四点原则”倡导的政治原则

25.下列关于山东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东问题是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

B.山东问题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解决的

C.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D.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

26.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

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③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

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和国际联盟一样,《非战公约》也未能制止二战的爆发,但后来却成为审判法西斯战犯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因为其

A.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B.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了明确的责任

C.涉及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D.制定了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28.法国为寻找安全保障而采取的措施或步骤有

①1923年1月,派军队占领鲁尔地区 

②德国莱茵河地区为非武装区 

③在赔款问题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 

④在军备上主张严格限制德国

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30.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基于此,德国

A.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B.支持西班牙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

C.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31.从右面两幅图片中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埃塞俄比亚军队缺乏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 

②埃塞俄比亚军队没有屈服于法西斯势力 

③国际上大力支持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④埃塞俄比亚皇帝寻求国际干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32.与右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

A.1936年3月~1937年2月   

B.1937年3月~1938年9月

C.1938年1O月~1939年2月  

D.1939年3月~1939年9月

33.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作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34.以下资料是1941年12月,美日之间一场海上战役的伤亡对比情况。对于这次战役后各方的反应,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伤亡人员

击毁飞机

击毁战舰



美国

3000多人

188架

18艘(大型战舰)



日本

200多人

29架

6艘(袖珍潜艇)



A.山本五十六“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B.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C.蒋介石:“愚蠢的日本人!他们打乱了我全部的部署!”

D.罗斯福:“我要求国会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35.英国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曾经对二战时期某年的军事形势作了如下概括:“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地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之实践。同时,在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任何有效的压力,直到时间已经太迟为止”。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哈特概括的是二战中哪一年的军事形势

A.1939年 B.1940年C.1941年 D.1942年

3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形势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右图所示战役影响的是

A.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第一次遭受重大失败,宣告了德军“闪

电战”的破产

B.使苏德战争的局势开始发生了根本转折,推动了整个反法

西斯战局的深刻变化

C.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D.增强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信心,促进了太平洋战场、北非战

场的出现转折

37.“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A.莫斯科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38.观察右图中的传单,传单上一个日本士兵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无助地向四周张望。画中的文字是:“日本的飞机和军舰都到哪里去了。”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该传单的散发者最有可能是美军

B.散发该传单是为了瓦解日军士气和精神

C.该传单应印刷于中途岛海战之后

D.该传单预示着日军将逐步处于不利地位

39.这次会议是二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其内容主要是讨论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包括战后肃清纳粹主义,重建德国经济,以及德国战争赔偿等问题。据此判断,这次会议还讨论了

A.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B.重申《开罗宣言》的必要性

C.协同对意作战的问题 D.签署《大西洋宪章》的意义

40.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十)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7时(重庆时间)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已接受日本投降。1972年中日建交公报宣布:“……(日本国政府)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据此可知:

①国际法的角度规定了二战后的日本领土范围

②明确规定要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的战犯

③包含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及战犯必须要依法审判

④日本否定侵略就是事实上否定战后的国际秩序

⑤日本挑起领土争端就是破坏了中日邦交的基础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年德国的国际地位如何?(10分)

(3)材料三中英国的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3分)

(3)根据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德国领土的变化。(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从1931年日本人入侵中国东三省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那些想要打乱国际秩序的人都曾使用过武力,而那些希望保持住国际秩序的人却从未动过刀枪。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就此被那些从不接受上次和约的国家发动起来了。

——[美]R.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杭州二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卷

41.(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年德国的国际地位如何?(10分)

(3)材料三中英国的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6分)

42.(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3分)

(3)根据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德国领土的变化。(4分)

43.(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何要“打乱国际秩序”?(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日本侵略扩张之时,“希望保持国际秩序的人”所采取的政策及其影响。(4分)

杭州二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1-CBDCA 6-DCBAC 11-BACDA 16-ACCAA 21-BDAAB 26-BADDA

31-BCACA 36-CCCBC

41.(1)和德国勾结,反对法俄的扩张。(4分)

(2)德国不再满足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恩惠”,而要争霸世界。1866年德国尚未完成统一,因此政治地位“卑微”。

此时德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所以扩张野心增强。(10分)

(3)由反对法国转向支持法国。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勾结法国反对扩张野心越来越大的德国。(6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浙江省杭州求是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天台平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八次周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