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屯溪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44分) 本卷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表格中。 1.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戊戌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西欧宗教改革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启蒙时代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 A.基本一致 B.正好相反 C.相辅相成 D.继承发展 3.右图反映的历史阶段中国存在的文化现象是 A.七雄争霸 B.儒学兴起 C.罢黜百家 D.理学诞生 4.《战国策· 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 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 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 C .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 D.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5.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 表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7.“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8.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B.抓住时机,全面变革 C.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 9.下列哪幅作品能更准确地反映中日甲午战争前夕的历史瞬间 10.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材料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增强维新派的实力 B.守旧大臣阻挠破坏变法 C.减轻了变法的阻力 D.赢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11.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指出“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中国之大利归之于中国之民,而勿掣其肘”。对材料理解准确的( ) A.体现了利益分配中“一体均沾”原则 B.是对《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应对 C.是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商战的愿望 D.迫使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政治改革 12.阅读下图,对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状况分析准确的是
A.这一时期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B.闭关锁国导致了1875年前的贸易状况 C.政策调整使1895年以后外贸发展迅速 D.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13.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 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14.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15.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 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 主要意图是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 被誉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D 《独立宣言》的发表 确立了美国建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7.1878年,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年的演说》中写道:“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在这里“微光”指的是 A.波旁王朝正处于法国的极盛时代 B.法国开始进入了资产阶级大革命 C.伏尔泰思想对法国的影响微不足道 D.理性主义将冲击法国的封建专制 18.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民众是反覆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 A.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 B.实行代议制民主 C.保留美国的奴隶制 D.保持贵族特权地位 19.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20.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21.某同学在学习时养成了搜集图片解读历史现象的好习惯。据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瓦特蒸汽机 早期电动机 开平煤矿 八幡制铁所 A.西方文明的兴起 B.工业文明的扩展 C.世界市场的出现 D.逐步缩小的世界 22.法国享有“宪法试验场”之称。从1789年到1870年的81年间制定过11部宪法,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有 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为法国第一部宪法 ②拿破仑建立帝国不能反映封建帝制复辟 ③“宪法试验”是近代法国政治动荡的表现 ④直至第11部宪法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56分) 本卷共三题,其中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第25题24分,总计56分。 23.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明朝建立基层管理组织里甲制度。每110户为1里(城中称坊,近城称厢),推丁粮多者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每甲又以一户为甲首。甲长、甲首要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其丁、产变化状况。在里甲的基础上编造黄册,每里一册,登载该里的户籍情况,每10年重新核实更造,以便合理征发赋役。黄册逐级上报,最后汇总于户部,上报者皆以黄纸为面,故称黄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 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 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宪活动。 1911年,清政府组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 -----据人教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思想主张。(2分)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进步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建立黄册制度的主要目的。(6分) (3)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的认识有两种主流观点:①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政治“骗局”,是“假立宪”; ②清末“预备立宪”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剖析。(8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3、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4、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5、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姓立宪”。 6、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7、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2、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3、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4、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5、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27.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它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776年《独立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马克思选集》 材料三 近代一百多年中,中国人从初步认识和传播民主思想,到逐渐提出并尝试以改革或革命的手段建立某种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经过曲折的奋斗而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这就是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8分) (2)近代中国也卷入了世界民主潮流。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践行启蒙思想的。(8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并分析导致这一命运的原因。(8分) 屯溪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4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B D A B C B A B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C C D B A D B D B B C 第I卷(非选择题 56分) 23.(1)主张:执法公正、平等。(2分) 意义:有利于打击特权阶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4分) (2)目的:准确掌握全国户籍情况;(2分)合理征派赋役,恢复发展经济;(2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2分) (3)答案一:观点①: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是: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皇位永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6分)这种观点是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看待,有一定局限性,没有看到预备立宪的客观进步性。(2分) 答案二:观点②: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是:从内容看,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进了法制建设;从影响看,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宪政素养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为后来的《临时约法》提供了一些启示(或:形成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变革。)(6分)这种观点是站在近代化(民主化)的立场看待,也是将这一事件放在较长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较为合理;但该观点也有一定局限,未能看到立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分) 24. 不同: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4分) 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8分) 示例1:内容:中国政治改革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 英国议会改革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2分) 原因:(1)中国: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②政治: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③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广泛传播。(4分,任答2点即可) (2)英国:①经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②政治: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③思想:民众民主意识增强。(4分,任答2点即可) 示例2:结果:中国政治改革失败,英国议会改革成功。(4分) 原因:(1)中国: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②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③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④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4分,任答两点即可) (2)英国: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③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④英国政治环境稳定。(4分,任答两点即可) 25.(1)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思想指导与实践)。(4分)继承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思想;(2分)将启蒙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的基本原则。(2分) (2)实践: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4分)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4分) (2)命运: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没有取得成功。(2分) 原因:①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极其深厚,不易根除;②中国民众参政意识弱,支持民主制度的社会力量小。③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6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