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1、商鞅变法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决定影响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重农抑商 ③法律严酷 ④剥削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4、北魏孝文帝曾大力兴办太学,广招生员,教授儒家经典。这一措施的最重大影响是 A.有利于儒学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B.促进了我国北方地区文化发展 C.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 D.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 6、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变 B.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C.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D.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8、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9、西欧的宗教改革中英国的宗教改革最具有独特之处,最独特的表现是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最激进,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D.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10、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11、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冲击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彷徨与救赎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欧亚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1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13、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14、日本没有把率领舰队粗暴踢开国门的佩里当作侵略者,反而把他塑造成英雄,民间每年都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本人没有民族意识 B.日本缺乏远见卓识 C.日本认为开国非常重要 D.日本崇拜对外侵略的人 15、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 ③封建社会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 ④资本主义文明完全取代了封建文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16小题10分,17小题15分,18小题15分,19小题15分,20小题15分,共70分) 16、(10分)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4分) (2)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2分) 17、(15分)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3分)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3)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7分) 1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1)据上述材料,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6分) (2)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9分) 19、(15分) 在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2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从欧俄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 ——M·莱文《俄国农民与苏维埃政权》 材料二 1897年居住在欧俄的47.2%的贵族地主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等方式远离农村,移居到城市,但在1858年只有15%~20%。部分贵族通过抵押土地和出卖土地获得的资金用于商业或俄国的新兴产业。1882年在莫斯科大约有500个世袭贵族办企业和234个世袭贵族开工厂。但比较普遍的是贵族把资金投在国家债券或者铁路、银行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有价证券。据1882 年资料统计,正是这类投资的股息或利率成为许多莫斯科贵族大部分收入的来源。 ——周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离土不离乡”,广泛使用强制劳动,成为俄国工场手工业的一种普遍特征。废除农奴制并不意味着农村封建关系的终结,错综复杂的传统的超经济的剥削方式在俄国庄园里继续盛行。沙皇专制政府成为自上而下的迅速工业化的发动机,使俄国的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内在矛盾性:为了募集资金,沉重的赋税负担不得不压在农民身上,而这样又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 ——张宗华《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1)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沙皇政府声称“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的主要目的。(6分) (2)据材料二,归纳贵族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俄国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是什么?(5分) 20、(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政策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佩里“访问”不受欢迎的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3分)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5、【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选A项。 6、【解析】D “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是关键信息,只有市易法具有此功能,故选D。 7、【解析】D 8、【解析】D 9、【解析】D本题考查对重大事件分析比较能力,属于最佳选择题。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是在国王的领导下,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控制,并没有对内容进行改革。 10、【解析】B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废除农奴制,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分析材料可知,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选B项。 11、【解析】B 12、【解析】B 两则材料对比,一方面反映农民的政治、经济处境有了很大变化,说明改革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农民未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说明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13、【解析】C 注意“外部因素”,A、B、D三项均属于内部因素。 14、【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在日本,人们认为美国强迫日本开国,给日本带来了富强,因此,日本每年都要自发地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纪念日本的开国。 15、【解析】B 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文明完全取代封建文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16小题10分,17小题15分,18小题15分,19小题15分,20小题15分,共70分) 16.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概括答案,关键信息是材料一中的“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显耕战之士”;材料二中的“斩一首者爵一级”。至于评价,从材料“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可知。第(2)题第一问,从二者的材料信息“国富民强”“为秦致亡道也”分析其不同态度。至于作者的态度,可从材料的出处“桓宽《盐铁论·非鞅篇》”,即一个“非”字体会答案。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措施:什伍连坐;“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评价:商鞅变法使秦国富民强,但按军功授爵存在缺陷。 (2)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文学:导致秦朝迅速败亡。桓宽:对商鞅持否定态度,故名“非鞅”。 (3)尊重、理解;放至特定历史条件下观察;不人云亦云,在批判基础上进行吸收、创新。 1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宽 富而困贫”“使农民失业”等关键语可以判断出其反对变法的态度,依据材料二中“分地计量”、“以地之等,均定税数”等有效信息可知其反对变法的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3)问要依据材料四归纳概括易中天的观点,对其观点的评价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反对。实行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等措施,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肯定。因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改革,目的是为变法制造舆论。 (3)观点:变法帮了腐败的忙。(意思相近即可) 第一种答案:不正确。因为评价改革要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中去,从当时来看,变法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腐败,这不是王安石变法本身造成的,腐败的根源是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的。第二种答案:有一定道理。因为在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现象,危害了百姓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比较即可得出答案。原因可从当时经济及阶级状况分析。第(2)问从宗教改革对社会制度影响变化即经济、思想、阶级方面分析。 答案:(1)共同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原因:西欧资产主义兴起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兴起,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①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 (1)变化: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4分)目的: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和管理,维护沙皇政府的利益及统治。(2分) (2)途径:出售出租土地;兴办实业;金融投资。(任答2点,共2分)影响: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和贵族的资产阶级化。(2分) (3)观点: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制约了俄国工业化发展。(2分)理由:政府剥削,赋税沉重;农民仍存在人身依附导致劳动力和市场资源缺失。(2分)影响: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1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