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文件大小 147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7-16 6:20:4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长泰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卷A卷

考试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这首诗歌反映了梭伦(??? )。

①大权独揽,个人至上???????????????? ②崇尚正义和法制

③超越贵族、平民的集团私利?????????? ④制定、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的武装暴动遭到谁的反对和抵制( )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贵族和平民

3、梭伦改革的时间是( )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4、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 imoomnes,quantum 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

A、颁布均田令  B、实行汉化政策 C、迁都洛阳  D、采纳汉族政治制

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行汉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 )

9、见下表,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

拓拔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10、“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范仲淹改革

1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 )

A.皇室开支巨大 B.土地兼并严重

C.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宋辽、宋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1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1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 )

A.新教与旧教矛盾消除 B.路德教派获得了合法地位

C.路德教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

16、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借鉴的是( )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B.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

C.卡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

17、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是完全靠上帝恩赐”材料所体现的是(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教对许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18、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

19、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

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

20、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 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

22、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23、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 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C.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24、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25、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26、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追求功名利禄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明太祖惩治贪官的需要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8、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①秦朝时期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 ②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使之相互牵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④元朝设置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9、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闽中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30、《法制日报》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重庆打黑”、“贪官外逃”、“赖昌星引渡回国”、“安全系数”等,都与反贪倡廉的民主制度改革相关。我国古代与反贪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

C.宋代:提点刑狱司 D.元代:行省制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4小题,第31题7分,第32题7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6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4分)

(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3分)

32、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干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5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5分)

34.(16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2015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参考答案A卷

选择题:1—5 CDCCD 6---10 DCBBB 11---15 CDD BB 16----20 CABDD

21---25 DCCBC 26----30 BCBDD

非选择题:

31、【答案】(1)异:雅典改革禁止把公民沦为奴隶,而商鞅变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雅典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雅典改革按财产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雅典改革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加强君主专制集权。(3分,答出三点即可)

同:打击旧贵族势力;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等各方面。(1分答对一点即可)

(2)战国时期主要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矛盾,商鞅变法措施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梭伦时期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梭伦改革措施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巩固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3分)

【点拨】第一问对比材料一、二内容,找出异同点。要注意梭伦改革扩大民主的基础,而商鞅变法加强中央集权。第二问从两次改革背景来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

32、【答案】(1)背景: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2分)

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1分)

(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1分)

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满分。)

【点拨】第(1)问,背景分析,注意材料中的“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王安石认为其因在于“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此,他主张“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第(2)问,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予以了评价,较为客观,其评价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得成功要注意哪些因素,实际就是从变法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教训是: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33、【答案】(1)主张:狄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2分)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3分)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3分)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2分)

【点拨】(1)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2)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第一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问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34:(1)区别: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出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4分)

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分)

(2)郡国并行制。弊端:导致地方诸侯国势力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4分)

(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4)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2分)

解析:第(1)问可在材料一中寻找关键信息回答,如“世卿世禄制”“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等。第(2)问注意观察地图的特点,根据地方行政区的名称来判断,其弊端可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弊端来回答。第(3)问实际考查行省制度,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需综合三则材料,从总趋势上来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及特点。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福建省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