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吴国雄、叶晶、周玉珍、余丽芬、施智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走近宁德的一些宗族祠堂,我们经常发现有“耕读传家”、 “入孝出悌”等匾额或 门联。这些家训要传达的思想是 A.清静无为 B.孔孟之道 C.举贤让能 D.鼓励耕战 2.下列与图1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图1 A.百家争鸣,各派学说自由发展 B.“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出现 C.国君采用何种学派,取舍纠结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 3.《汉书》载:“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所使承流而宣化也。”由此可见西汉教育的特点是 ①中央设立太学 ②在地方设立郡县学 ③官学私学兴盛 ④教育促进思想大一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在其中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作者认为朱熹实现了儒学的?? A. 道德化?????? B. 政治化 C. 世俗化?? ?D.宗教化 5.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表明顾炎武 A.提倡以德治国 B.主张民主自由 C.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中央集权 6. 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图2中铸刻的器皿文字可能是隶书 B.图3所示的文字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C.图4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 D.上述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7.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出现 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民主思想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 清代学者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 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 B.“刻画入微”,“差之丝毫而失千里” C.“钩勒工细,良工苦心” D.“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9.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力量和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下列符合该时期文学主流的是 图5 A B C D 11. 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该言论体现了维新派的 A. 进化论思想 B. 君民共主的观念 C. 兴民权意识 D. 民主共和的诉求 12.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 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这种观点 A.主张维护君主专制政体 B.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导致尊孔复古逆流出现 D.道出了维新思想的特点? 13. 1918年,某杂志发表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 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评论针对的是 A. 辛亥革命的局限 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 五四运动的后果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4.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深的 过程。下列著作或文章,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排序是 A.《变法通义》——《文学革命论》——《新学伪经考》 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敬告青年》 C.《四洲志》——《文学改良刍议》——《资政新篇》 D.《各国律例》——《天朝田亩制度》——《劝学篇》 15.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以下论述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6. 1922年孙中山曾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这一思想的实践表现为 A.颁布了《临时约法》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直接领导北伐战争 17. 1927年3月,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毛泽东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主要内容为:(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二)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由此判断该文应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井冈山的斗争》 D.《论十大关系》 18. 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图6 A.民族独立 B.民族复兴 C.救亡图存 D.民主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16分,共64分。 19.(16分)青苗法是王安石新法中备受争议的措施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谓百姓当五谷青黄未接之时,势多窘迫。贷钱于兼并之家有倍蓰(数倍)之息。官于是结甲请钱,每千有二分之息,是亦济贫民而抑兼并之道。 ——(宋)魏泰 材料二 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 ——(宋)韩琦 材料三 朝廷初散青苗钱,利收二分。……然州县累加,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升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宋)司马光 (1)据材料一概括实行青苗法的原因和目的。(6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青苗法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10分) 20.(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表人物 言 论 马丁·路德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 加尔文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材料二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并指出其共同点。(6分)?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思想的政治影响。(10分)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适当的时候,农民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拥有的一切权利。 农民得到宅园地、份地所有权时,政府通过赎买活动发挥作用,即政府为农民提供贷款,农民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将本息逐步偿清。 ——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 作为农民经济要件的土地,“带土地解放”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民没能获得土地所有权,实际使用土地的数量和地力反而不如改革前,仍饱受土地不足之苦。作为农业经济补充的副业生产最终也无法扭转农民经济整体的颓势,改革后,农民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衰落趋势,到20世纪初陷入更大的困境。 ——美国学者 史蒂文·霍克 (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8分) (2)据材料二指出改革的不足之处。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8分)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作为当今之策,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就特别客气,只要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日)福泽谕吉 材料二 光绪皇帝参与和推动戊戌变法,却不属于维新派阵营。洋务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变革,但洋务派要保存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而维新派则要改变君主专制制度,要学习西方的“法度政令”。光绪实际上是倾向洋务派的,他支持变法,是不愿作亡国之君,是想借“变法”改变有位无权的傀儡处境,因而对维新派的许多主张虚与委蛇,实际推行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超越他的封建帝王地位。 ——张怡梅《略论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 (1)材料一中所说的“推翻旧政府”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福泽谕吉主张“脱亚”的理由有哪些?(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相同的时代背景。综合以上材料,比较福泽谕吉和光绪帝主张变革的不同动机。(10分)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1—5 B D A C C 6—10 D C D B A 11—15 C D B B A 16—18 C A B
二.非选择题 19.(16分) (1)原因:高利贷盘剥严重。(2分)? 目的:济贫救弱,抑制兼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分) (2)问题:官府强行向百姓放贷;州县官员随意提高利息,百姓负担加重;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6分) 原因: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触犯地主、官僚的利益;用人不当造成百姓负担加重;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有失公平公正。(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0. (16分) (1)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4分) 共同点:“信仰得救”。(2分) (2)关系: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4分) 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1.(16分) (1)内容:解放农奴(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4分) 作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分) (2)不足: 农民没有真正获得土地;无法扭转农村经济的颓势。(4分) 认识: 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改革措施贵在落实;改革应关注民生。(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2. (16分) (1)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分) 理由:西洋文明先进;日本存在陈规陋习;中国和朝鲜落后。(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背景: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的加深)。(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动机:福泽谕吉:学习欧美列强,成为亚洲强国;为侵略亚洲邻国做好准备。(4分) 光绪帝:改变有位无权的处境;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