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15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9-15 16:50:54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初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命题人:

卷Ⅰ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该文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2.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3. 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

A.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B. 雅典司法审判对事实重视不足

C.雅典司法审判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 D.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

4.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5.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7.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8.俄国某学者指出:“村社制度——这一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的自然形式的古老传统,在我看来,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作者认为(  )

A.工农苏维埃根植于村社民主传统 B.村社制度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前身

C.村社制度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D.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权

9.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10.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11.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大量的土地租金使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也从客观上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有利于经济发展 B.土地兼并导致严重的流民问题

C.土地兼并缓和有利于改善百姓民生 D.保护私有产权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12.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13.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 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

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 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

14.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这表明(  )

A.凯恩斯主义盛行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 B.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

C.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 D.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15.     经济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功利论为“心照不宣的前提”,以“经济人”为逻辑纽带,以“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空格上应该填写的词是(  )?

A.重农抑商 B. 自由主义 C. 重商主义 D.凯恩斯主义

16.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注重扩大就业以解决危机

17. 图一(18题下)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18. 图二(右下)是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20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D.“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19.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20.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根据事实判断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1.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3.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2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5.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日益西化 B.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C.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D.旗袍典雅大方,能够展现女性的曲线美

26.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27.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8.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29. 某同学在学习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30.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卷Ⅱ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20分)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4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商业政策的认识。(6分)

32.(20分) 材料一 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

材料二 ……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至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并分析造成这种共同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8分)

15-16期初高二历史答案

D C D A C B C A C D D A C C B A A D C C B B D B C C A B C B

31、答案:(1)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2分)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

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战国时战争不断,商业影响兵源。(2分)

(2)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2分)

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2分)

(3)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2分)

重视商业;减免商税。(2分)

(4)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2分)

长期以来,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2分)

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适当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2分)

32、答案:(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建设热情,成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专家。(4分)

(2)问题: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或出现三年困难时期)。(2分)

苏联——1963年出现农业危机。(2分)

共同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违背客观规律。(4分)

(3)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2分)

原因:中国:农村改革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4分)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2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北省孝感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嘉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暑假作业检测历史试卷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八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平度市四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省邻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龙海程溪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