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6届高三(开学检测)8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4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9-12 17:27:4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高2013级8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3.《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4.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称职的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B.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7.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8.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9.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0.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 D.?②④

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12.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 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并就此作简要评价。(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2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有什么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14、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4分)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8分)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6分)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高2013级8月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A

B

C

B

D

C

C

B

B

C

A

D



1.【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答案】A

2.【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出,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

3.【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解析】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

4.【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地方吏治

【解析】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的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A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用的是维护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5.【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答案】D

6.【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答案】C

7.【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C

8.【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朱元璋的重刑治国思想

【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

9.【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跨区域贸易繁荣)

【解析】从“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目的是促进国家统一,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的,不是客观影响,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B项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没有因定都北京而发展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

10.【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1.【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A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A

12.【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丝织业);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乾隆年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就是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诗中“水乡”是指盛泽而非水上集市,而且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是“罗绮”而非纺织工“走中原”,这里是指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

(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2分)制度:郡县制。(2分)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2分)

(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2分)

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 权。(2分)

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2分)

(3)状况:疆域辽阔。(2分)制度:行省制度。(2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答两点4分)

(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2分)

14、

(1)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期以后,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6分)

(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4分)

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城”“市”分开,但“城”外出现草市;到宋朝,“城”“市”界限被打破;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突破“城”与“市”的限制。(6分)

(3)经济:虽严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但私人海上贸易频繁。(4分)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交流较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传教士。(4分)

评述:使中国丧失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6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冷曦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历史试题
·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卷(一)历史试题
·东北师大附中、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长春11高和松原实验中学等2016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2016届东北名校第一次调研历史科目考试试卷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2015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滕州二中新校2015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2015届学业水平质量检测2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