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5-2016-1天津一中高三年级历史学科零月考试卷 第Ⅰ卷(本卷共30道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右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 化的描述,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 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 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 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 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C.“天下一家”“大一统”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 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突出反映了秦朝官制设置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5、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 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6、“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 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 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8、《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 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宫 城附近。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的特征 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 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 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 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 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10、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 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实行“陶片放逐法” 司法公正 C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D 伯利克里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民主监督 11、根据公元前123年的《阿西里亚法》,凡是外国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 罪的,可奖赏告发者以罗马市民资格。该材料主要说明 A.罗马法条文具体清晰,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B.罗马法的正义、公平及法律的权威 C.罗马法的权利主体不断扩大 D.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12、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还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在前期的改革建设中主要围绕的 核心问题是: A.血缘与地域的划分问题 B.主要解决公民内部矛盾 C.解决显贵与公民之间的矛盾 D.解决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 13、中国隋唐科举制与罗马万民法的相似作用有: A.扩宽官吏选拨途径 B.扩大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D.实现选贤任能 14、他们在海上发展了一种‘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登陆以后好不容易占据了一块土地 以对付大陆上敌人的时候,一定还得跟在船上时那样把当时的关系保持下来。这时在陆地 上同在海上一样,同伙的感情会超过血族的感情。”以下雅典政治中最能体现“同伙的感 情会超过血族的感情”的是 A.元老院 B.贵族法庭 C.四百人议事会 D.五百人议事会 15、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 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 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16、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 伦成为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下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7、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 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 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此“怪物”是指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联邦体制的国家 C.邦联体制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18、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 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 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19、“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 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 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0、“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 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 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21、右图图片A处战役描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C.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22、表一摘引了一步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 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 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 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2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 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④② 24、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 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场景出现在 A.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定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25、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6、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 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27、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 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 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28、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 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不结盟运动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29、下列用图示法表示的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 ④成立北约 ⑤朝鲜战 争 30、“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 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本卷共4道题,共55分) 31、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 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 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 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 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5分)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 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 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4 分) (4)综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科举制的认识。(4分) 32、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 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 ?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5?/? 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 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西方和近代西方的的政治中是如何体现 妥协的。(4分) 材料二:武昌起义的第四天,清廷启用袁世凯,督师南下剿灭革命党。不久,袁世凯集清 朝军政大权于一身。面对全国如火如荼的革命起义,袁世凯提出召开国会,宽容武昌起义 人士,并释放了喻培伦、汪精卫等革命党人。……袁世凯一路南下,11月1日攻占武昌, 数日内又攻占汉阳。即使如此,袁世凯认为“此次鄂变,事虽仓猝,蓄谋已久……若悉索 敝赋,力与一战,未尝不能收复一二省……然彼众若狂,醉心民主,兵力所能平等土地, 而不能平定人心矣。” 此时的革命党阵营内部,张謇等立宪派支持和谈,黄兴也于11月9日写给袁世凯的信中期 待他“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非但湘鄂人民拥戴明 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方各省无不拱手听命者。”最终,南北双方经过在民主共和与 君主立宪等多个问题上的协商、妥协,最终达成议和。清帝颁布《清帝逊位诏书》,中华 民国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的妥协与南北议和》、《南北议和新论》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中南北妥协的背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妥协 的结果。(2分) (3)高全喜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5分) 33、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 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 《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 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 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 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 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整编 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 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整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3 分)根据材料一、二,评价古代 中国的权力监督。(4分)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 分)说明近代英 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4分)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 明。(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7分) 一份奏折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 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 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 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国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 又安知群臣上下?且系年轻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 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3分)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4分) 参考答案: 选择:? 1B???2C???3C???4B???5C????6D???7D???8C???9B???10B???11C??12B???13B?? 14D???15D??????16A???17C????18A????19B????20D????21B????22D????23C? 24B????25C?????26D????27C?????28A??????29B????30C?? 31、(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每点1分点,共4 分)?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 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5分,每点1分)?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 (每点1分,共2分) 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2分) (4)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曾起到积极作用;(2分)但在近代不利于选拔人才,将读书与 做官结合,落后于世界潮流。 (2分) 32、(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体现平民与旧贵族的妥协(2分)或古罗马《十二 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 结果。(2分)(每个角度只要写出一点即给1分,如果列举具体史实,再给1分) 近代西方:英国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2分) 或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2分) (2)背景:袁世凯镇压起义,提倡议和;革命阵营内部分化。 (2分) 结果:清帝退位,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形式上实 现全国的民主共和。 (2分) (3)同意这一观点。(1分) 辛亥革命以南北议和的方式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分)《清帝逊位诏书》和《临时约法》体现 以法理形式和妥协的方式,和平实现中华民国的最终确立。(2分) 不同意这一观点(1) 革命党人在推翻清政府的过程中有大量流血起义。(1分)辛亥革 命中的议和以袁世凯等旧官僚为主导(1分)。从结果看,辛亥革命后并未实现中真正的 民主共和,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2分) 33、(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 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3分,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 评价: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服务于专制皇权,监督效用十分有限(4 分)? (2)限制王权的重大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实行责任内阁制;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每点1分,共4分)?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议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 任案,使内阁垮台);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 (内阁可以通过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 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4分,每点1分)? (3)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2分)如下议院权力扩 大、? 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1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2分) 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 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1分)? 34、获得的情报: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 评价: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1分),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 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1分)。因此琦善 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2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