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2.对右列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 ②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③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对隋唐政治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3.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4.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6.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 7.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8.“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9.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1.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 ) 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 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 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 12.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②最初是临时机构 ③始终由高官任职 ④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 )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1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15.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 ) 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16.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 ) 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17.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18.右面这幅漫画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的是( ) A.代议制 B.轮番而治 C.君主专制 D.人民主权 19.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20.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21.“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植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反映的耕作技术是( ) A.垄作法 B.代田法 C.耕耙耱技术 D.耕耙技术 22.某学校文艺晚会中,学生自编舞台剧《唐太宗》,其舞台情景中有哪些项是错误的:①唐太宗凝视着手中的开元通宝②书房的书桌上摆放一件精美的唐三彩③地板上铺着有波斯花纹和图案的地毯④墙角放着一个铜质的香炉⑤宰相坐在一边就开放波斯邸店的问题侃侃而谈( ) A.①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 23.“古者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陶冶工商,四民之求足以相更,故民不出田亩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斩伐而足乎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盐铁论·水旱》)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 A.材料反映了古代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B.材料反映了古代封建庄园内的社会分工和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C.材料材料反映了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独立性的加强 24.“霍光妻遗淳于越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材料反映了( ) A.西汉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B.霍显家开办丝织业手工工场 C.陈宝光妻是西汉民间最优秀的纺织家 D.西汉时中原丝织业高超技艺 25.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面。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清之际曾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没有依据的 C.明清时期虽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中西文化交流不受影响 D.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武帝(刘裕)吸取东晋灭亡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寒门,压抑豪门士族,限制士族地主兼并土地;并省许多侨州郡县,扩大了政府的赋役对象;“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竭之私,闺房无太绮之饰“。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由是“三十年间,氓庶繁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壑,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良吏传序》)宋武帝、文帝时期,是东晋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史称“元嘉之治”。 ——摘编自高尚志《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嘉之治”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嘉之治”出现的原因。(8分) 27.(18分)历史上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8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4分) 28.(17分)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 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材料二 说到科举,人们总要提起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与李世民这句名言很相似,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也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驱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三 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 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于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试说明理由。(4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千秋功过话科举”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CBABC 6—10ACCCA 11—15DCCAB 16—20ABDBD 21—25AABDD 二、非选择题: 26.(1)政策延续;内容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效显著。(7分) (2)原因:统治者吸取教训、励精图治;大批中原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技术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及原有基础。(8分) 27.(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6分) (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度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分封制度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郡县制、科举制。(8分) (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4分) 28.(1)不同:材料一肯定了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进步意义;材料二指出了科举制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消极作用。(4分) (2)理解: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偏颇。 理由:八股取士造成国民愚昧落后,人才匮乏。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而不应仅仅归咎 于八股取士。(4分) (3)功: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取向;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尊显儒学,对维护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任意两点4分) 过: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使知识分子成为皇权的奴仆;过于重视儒家经典而忽视科学技术,造成研究科技的人才匮乏;考试内容只局限于四书五经,知识分子脱离社会实际,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任意两点5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