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 1.有专家依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梳理出一张有关尧舜传说的全国地理位置分布图,图中有关尧的传说地点共计59处,有关舜的传说地点共计68处,用同样的方法梳理出与大禹传说有关的地点16处,祭祀大禹的宗庙66处。据此可以说明 (D) A.尧舜禹曾经活动过的范围特别广泛,影响深远 B、古书上关于尧舜禹的记载都是虚构和值得怀疑的 C、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祖先记忆 D、这些尧舜禹的遗迹与祠庙其实并不是历史而是文化 【解析】这些启遍布全国各地的尧舜禹遗迹与祠庙是汉民族传统的尊祖敬宗文化的物化表现,这些地点附近大都没有发现时代相当的考古遗址,因此他其实并不是历史而是文化。C项容易误选,材料是关于尧舜禹的,与“炎黄”无关,故不选。 2、《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说法 (C) A、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B、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C.遵循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D.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解析】材料大意是:“隐公年长而有德行,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这是因为.立摘子,凭年长不凭德行立庶子,凭尊贵不凭年长。祖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 3.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说“官吏权责的划分,仔细考察起来,无非是专制君主及揽权者们弄权斗法的结梁。”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C) A、“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B、“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 C、“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D、“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4.明世宗时,霍韬上书说:“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辅臣失参赞之权,近习起于政之渐。自今章奏请召大臣面决施行,讲官、台谏班列左右,众议而公驳之。率相(阁臣)得取善之名,内臣免招权之谤.”霍韬意在 (A) A.批评宦官专权 B、任用宦官牵制内阁 C、恢复宰相制度 D、担忧内阁权利扩张 【解析】霍祁的上书大意是说:内阁大巨的职务是参与机要事务的,现在却只有票拟之权,对军政大事的裁决权归属于宦官;内阁大臣失去了参与议定的权力,宦官出现了干预政治的苗头;只有恢复皇帝与阁臣“面议”朝政的制度,官官与阁臣才能各安其位。A项与材料相符. 5,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反映了(B)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B、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C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 6.“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C) 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 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 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 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方法问题。注意题干关健信息“不能非此即彼”.即要客观、辩证地进打评价,要结合事实对历史事件作其体分析.材抖观点很显然反对用革命史观评价大平天 国,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功过折中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故D 项错误。 7.张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2月24日《日记》记载“得汪州牧(南通知州汪树堂)函犊,南皮(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总办通海团练”同年7月6日(日记》记载“亥正,接南皮撤防公赎。”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B) A、张謇有效法曾国藩的经历而成就大事的念头 B、张謇总办通海团练为中枢机构委托办理 C、其目的用以防御可能出现的日本海军对长江下游的侵犯 D、通海团练因甲午战争落败签订《马关条约》,而偃旗息鼓 【解析】从材料可知,张謇总办通海团练为地方委托办理. 8.1895年l月14日《申报》上说:“从来治国之道,有因有革。盖道无往而不复,法历久而必变”此言论(C) A、代表了洋务派认知状况 B、说明国人从酣睡中猛醒 C、主张仿效日本进行变革 D、对瓜分狂潮保持警惕心 9.“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B) A、“灭洋”与“扶清” B、爱国与保守 C反帝与反封建 D、正义与非正义 10.“当时的……指导机关不做发展土地革命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却只做上层的团结功夫,蒙蔽阶级 矛盾,不去夺取军队,不去武装工农,不能利用参加政权的机关,不去为群众谋利.”这导致(C) A、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C、断送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D、.国共合作破裂 【解析】“不做发展土地革命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只做上层的团结功夫”“不能利用参加政权的机关”,材料体现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共犯了“右倾”错误,没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故选C。 1l. 1920年8月上海总商会进行了会董换届改透,正副会长易人,原有的33名会董中改选者达31 人,新当选的会董中有1/4的人还不到40岁。这表明(D) A、上海总商会积极响应学生运动 B、北洋军阀进行反革命的反攻倒算 C、总商会内部保守势力仍居主导地位D.五四运劫改变了中国的商业生态 【解析】五四运动中上海总商会表现不佳,其态度和行动与广大爱国商人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在五四运动的洗礼和工商界的敦促之下,上海总商会不得不进行大改组,一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一代工商界代表人物进入领导层,从而开始了上海总商会祈的历史发展时期。A项与材料无关,也与史实不符。注意“33名分懂中改选者达31人”和“新当选会董1/4不到0岁开的关健信息,排除B.C项。 12. 1926年8月,有文件规定:“凡与(上海)租界治安直接有关之刊事案件,以及违警案件,均由法庭单独裁判,领袖领事仅可派员观审,且无干涉判决之权”,其与租界治安无关之华人刑事案件,及华人民事案件,完全由法院全汉审理。取消领袖领事对于拘票、传票之签字权”这一规定表明 (B) A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B、孙传芳采取了一些客观上顺应民意的外交举措 C.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被废除 D.蒋介石国民政府开展了争取主权的修约外交 【解析】材料涉及的史实是1926年中国收回上海公共租界会市公癖,为中华民族争回了一些司法权 利。A项与题意相反;D项时间不对,蒋介石1927年才建立南京政府,这一成果应是北洋军阀政舟 争取主权开展修约外交的反映沁项言过其实,与史实不符,中国1943年1月在二战期间才废除列 强在华的治外法权。北伐战争前孙传芳任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在收回上海租界会审公麻的过程中 起了重要作用,故选B。 13.1927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第16号通告,要求各地工农群众尽可能实行武装暴动, 号召“联合工农暴动的力量,汇合各处自发的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直到造成一省或几省的革 命胜利的局面。’’这一通告(D) A符合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体现 D.使党内“左”倾盲动主义情绪滋长 【解析】1927年大革命失效,革命处于低潮,通告对革命形势的估计十分乐观,滋长了“左”倾盲动主义情绪 14.1934年11月21日蒋介石下令:“调集各路人马,总共有100个团.40万人。在湘江东岸,广西东北部的全州、灌阳、兴安三县,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口袋阵。”这一命令(C) A对红军的战略意图判断错误 B、被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击退 C.导致突围中的红军折损过半 D.影响红军立即召开遵义会议商量对策 【解析】注意时间是“1934年11月”,应是第五次反“围制”失败,红军开始长征后不久,但尚未到遵义会议开始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长征开始后三个月内,红军向西突围,折损过半,可知C符合史实。 15.《大公报》是中华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从右图《大公报》的报道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B)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C国共内战争夺正酣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析】注意报连中的信忠“攻克仁安羌”‘被困英军救出”字样。 16.2014年12月25目,台湾“国防部”公布了以纪念扰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2015年“勇士国魂”月历。有别以往,这个月历将八路军左权列入“国军”抗战牺 牲将领名单内(见右图)。据此说明(A) A|民族危难关头国共两党团结御侮 B、海峡两岸对抗日战争形成了共识 C台湾刻意抹煞共军在抗战中的表现 D、台湾与大陆争夺抗战历史的诠释权 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D) 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18.下表为依据杨红林《厉史上的大法典》编制的《十二铜表法》各篇目,材料表明该法(D) A、体现了各阶级利益和要求 B、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D、内容主要侧重于民法 19.根据公元前123年的《阿西利亚法》,凡外国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罪的,可奖赏告发者以罗马市民资格,该材料主要说明(B) A、罗马国家权利的随意滥用 B、罗马法权利主体的不断扩大 C、罗马平民权利的不断延伸 D、罗马法的正义,公平、权威 20.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一一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C) A.英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B、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D、议会中的议员就是本阶级利益的代表 21.《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时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 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州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这里“敌 人的敌人”主要是指〔A) A.封建主义的残余 B、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C、罗马天主教会 D、工业资产阶级 【解析】材料反映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势力,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利用了工人阶级力量,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本身就是要建立资本主制度,因此不会是资产阶级的敌人,故B项错误;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势力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封建势力,故C项以偏概全;工业资产阶级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不会是资产阶级的敌人,故D项错误。 22.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思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卡片内容反映了巴黎公社(D) 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B、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 C、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D、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解析】根据材料“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一一”可知,巴黎公社运动不权要反侵略,还将资产阶级政府作为其敌人并向其发起挑战,这说明巴黎公社运动是民族革命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故A项错误,D项正确巴黎会社之所以两个月便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斗争策略存在较大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阶级矛盾的问题,故排除C项。 23.“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材料反映了 〔B) A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B、“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C“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D、《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足《四月提纲》的内容 24.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 显优势胜出。这说明(C) 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 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 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 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给农民分配土地的信息,排除A项,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是城市工人和前线士 兵,乡村地区农民支持的是俄国社会革命党,故B项错误,“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践士兵的广泛支持”说明工人和士兵是苏雄埃政权的支柱,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的,领导阶级没有体现多元化,故D项不符合史实.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l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 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 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夹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 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答案:一方面反映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与近代平等外交理念之间的矛盾(2分);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封闭的农业文明与开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矛盾(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6分) ?答案:由国会没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到国会享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2分) 意义:有利于美国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使联邦政府在对外事务中拥有了自主权;加强了对州际事务的管理,有利于美国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联邦政府的威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8分) ?答案:理论依据: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分) ?????????理论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国家的调节作用;发展了“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内问题;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突出了爱国的主题、扩大了对象和范围;发展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4分) 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徙以国体一旦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公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今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措,海宇义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材料二“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竖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叔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衰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衰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10分) 答案:原因: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统治难以为继;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立定共和政体,民国给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4分) 评价:清帝逊位是清王朝在无力维护统治以及优厚的退位条件之下采取的一种无奈的自保举 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才不彻底的表现(4分) 但是.清帝逊位与中国传统的禅让不同不是进位给一家一姓的玉朝,而是逊位给共和政体, 是历史的进步;和平进位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 的损失。(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8分) 答案:①清王室退位,享有优持条件;③夹在清王室和革命党两难境地的袁世凯通过迫使清帝退 位,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③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力量相时弱小的形势下,让 出大总统之位,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 ④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 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衷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8分) (3)民国初年的两次逊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有何显著特点?(4分) 答案: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革命党人软弱妥协;衷世凯善于 权术,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衰世凯之手,等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2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表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 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示例:(注““示例”只作阅郑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答案:趋势从1956-1977年注重社会主义革命,以阶级斗争为工作中心,到1978-1997年,以经济建 设为工作中心,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4分) 原因:“文革”结束,吸取了“左”倾错误的教训;党的十一局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借鉴了国外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的经验和 教训。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