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高补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00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2/7 9:18:3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四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农作物种植更趋市场化

B.对犁耕依赖减少

C.耕作日趋精细化

D.家庭生产日趋专业化

2.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耕牛的极度缺少 B.精耕细作的需要C.冶铁技术的落后 D.小农经济的局限

3.“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够他们自己必不可少的消费,那就不可能有商品交换的产生,不可能有工商业的分工和发展。”按这一观点,我国历史上“草市”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B.城市政治职能的削弱C.农业中曲辕犁的应用 D.交换活动的限制放宽

4.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

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 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5.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6.明初下令迁十四万户富豪到风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了明朝封建统治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7.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8.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9.《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10.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 作者强调的是(  )

A.专制主义的来源 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 D.小农经济的缺陷

11.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稳定

C.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 D.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12.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农村经济商品化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

13.《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篇章。请问这一时期黄河安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14.分析下面人口简表,导致人口户数剧减的主要原因是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人口户数

人口指数



太祖开宝九年

976年

3090504

100



仁宗庆历八年

1048年

10723695

346



徽宗大观四年

1110年

20882258

676



高宗绍兴三十年

1160年

11375733

368



光宗绍熙四年

1393年

12302873

398





A.政治形势 B.生产力水平C.社会动荡 D.思想文化

15.“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16.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



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

17.“茶圣”的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 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知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

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19.下图是汉魏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局部)。学者认为这是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据此,则该织锦



A.表明中国丝织业技术已登峰造极

B.说明汉魏流行的字体是隶书

C.表达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意思

D.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20.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21.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23.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

25.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26.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都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 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工商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现念发生转变

2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28.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 408.1

1 567.7



1021年

2 641.2

3 874.0



1077年

2 021.3

5 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29.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稻

30亩

90石

90两



桑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禽

58头

(略)

55两



从材料中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30.明人宋应星说:“(缙绅)稍有羡金,必牢藏,为终身与子孙之计。其在今日有钱闲著者,惟恐子息不生,耽耽访问故宦之家,子孙产存而金尽者,与行商坐贾有能而可信者,终朝俵放,以冀子钱”。从中可以看出( )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缙绅借款无资格限制C.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 D.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

31.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

32.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棉产品商品化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

C.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 D.商品经济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

33.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 )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B.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

C.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D.帝国时代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

34.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官廷中的贵戚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

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 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

35.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36.清人慕天颜曾讲过;“本朝顺治六七年间,海禁未设。见市井贸易多以外国银钱,各省流行,所在多有。自一禁海之后,绝迹不见,是塞财源之明验也。”材料中慕天颜认为“海禁”政策造成的影响是( )

A.减少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B.妨碍了中国原始资本的积累

C.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D.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

37.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 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 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38.右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

A.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B.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

39.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40.“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采籍属宗飞者,及诸亲王茹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恶免课役。”与该税制特点不相符的选项是( )

A.量出为入 B.按丁征税 C.纳绢代役 D.贵族官僚享有特权

41.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B.儒家反对商业活动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商人社会地位不高

42.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记载:“华亭相(明朝内阁首辅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徐光肩文集》载:“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材料反映当时

A.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B.田庄手工业比较发达 C.大商人买田置地现象普遍 D.士大夫经商致富

4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古代城市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运河和沿海地区发展

B. 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导致古代城市难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

C. 中国古代实行抑商政策,明清又实行锁国政策

D.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

44.刘石吉在《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一文中指出: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苏州、松江、杭州、江宁、常熟、景德镇,也见之于武汉、临清、福州、广州各地。……这些民变的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材料可用来研究( )

A.晚明农民运动 B.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C.晚明经济结构的变动 D.晚明商业市镇的崛起

45.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重视商业生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46.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47.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例如,洪武、永乐年间,在南京和北京征收塌房税(政府建造的供商人贮藏货物的房屋,称塌房。商人贮货于此,需按规定纳税)。洪熙元年为了流通钞币(发行纸币)而开征的市肆门摊税,征税对象是以贩卖为主的蔬果园、塌房、库房、店舍、受雇运货的骡马车等。对材料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明朝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B.明朝国内的工商业十分发达

C.明朝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D.明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48.范文澜《中国通史》中指出“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人身控制的弱化

49.“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50.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

51.清代初期,赋税分为地赋和丁赋,分别征收。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规定民间十六岁至六十岁为丁,按人头缴纳丁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赋平均摊入田赋中,按田亩纳税,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地丁银制度的推行

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B.抑制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二、主观题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兼并下,宗法制则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所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也成为农民狭隘的生产目的,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狭小空间里。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需要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加大地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 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只是经历了部分的无产化。这些差别是双方财富与势力的不均衡,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也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总之。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正是中国解放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的结构性基础。

——摘编自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农经济给近代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在改造小农经济方面进行的探索?(12分)

5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铜钱外流的现象格外严重,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邯郸一中石家庄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唐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铅山一中、横峰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暑假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玉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