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为学
教学建议
文章主题思想
本文以蜀鄙二僧的故事,比喻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告诉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成容易的事的道理。
文章思路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学”还是“不学”,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部分(第2至6段)寓理于事,运用具体事例,间接论证文章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7段)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写作特点
文章说理生动自然,深入浅出。同时蜀鄙二僧的为与不为,与道理环环相扣, 形成鲜明对比,将所要论述的道理寄寓在故事之中,运用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全文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何处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
疏通文意是本文难点所在。在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课堂上请学生讲两个和尚的故事。开始可脱离课文讲,之后要以课文为据作讲述,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讲、读的错误。在讲读中熟悉字词的用法,这样学习字词就不会产生枯燥之感。其他段落的学习可让学生自学后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共同研究。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要搞机械的串讲和“对号人座”式的硬译。对文章的分析也不宜烦琐,可采取点拨式讲法,以省下时间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熟读成诵。
如何指导学生诵读?
1.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
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3.可先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读。既可全篇一句一句地领读,也可以只领读某些段、句。领读者事先应有充分准备,能流畅地背诵全文,以自己出色的诵读感染读者。学生基本领会文意后,就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个人诵读与集体诵读、互相听读结合;朗读与轻读、默读结合,可以展开朗读竞赛;对话部分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4.注意弄清语气词“乎”、“矣”、“也”、“焉”、“哉”的用法和表达的语气。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结合这些语气词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