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三数学 -> 初三上学期(代数) -> 第十三章 函数及其图象

第七节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8 18:03:14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能掌握用描点法画出抛物线的方法。后面的学习中,经常会涉及到利用函数图象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快速、准确地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画图时要求科学、准确。并且要尽量做到美观,这就要求要确定抛物线顶点的位置,与y轴、x轴交点的位置,对称轴开口方向等。因此,利用图象或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成为本节的另一个重点,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遇到的较为复杂的函数,无论它的解析式,还是它的图象、性质等都比另外三种函数复杂。在中考中,更始几乎每一年都要考察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反复地描点画图过程中,逐渐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认识到图形更直观,能帮助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在配方的具体训练中,学生能体会到配方的思想。

  本节的难点之一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对深刻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困难。往往是题目要求画图了才画图,比较被动,不能形成主动画图解题的习惯。另外,对二次函数对称轴的理解也是难点。学生可以从图象中识别出抛物线关于哪条直线对称,但对主动应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解题却有一定的困难。例如抛物线 ,对称轴方程是x=1,学生对表示对称轴的直线方程也不太理解。

  2、教学建议

  这一节的知识点较多,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所遇到的较为复杂的函数,而且对灵活性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要深刻地理解,不能机械地模仿、记忆。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亲自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性认识是从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和经验,事物的规律、本质是很难发现的。因此,在这一节课的开始,建议教师留出一段时间与学生共同列表、画图,允许学生有一个走弯路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疑问。而这恰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例如,有的同学会认识到在画图时,有一个点是很重要的,必须要画出来。那么这个点的坐标是如何确定的呢?如果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而是迅速切入正题,指明二次函数的形状,教学生记下二次函数的性质。那么学生就丧失了主动探索的机会。我们要意识到,认识客观事物是有一个过程的,人为地缩短或逾越,违反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由老师代替学生的思考,会使数学学习索然无味,学习成为机械地模仿、复制,这样也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肤浅理解,无法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数学能力自然无法提高。

  (2)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数学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刚才提到,在画图时,我们意识到二次函数的顶点非常重要,是必须要画出来的。二次函数在顶点处拐了一个弯,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图象有最低点;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图象有最高点。那么为什么二次函数有这个性质,而一次函数就没有呢?例如: ,可变形为 ,依靠以前学过的代数知识,可知 。又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会有最低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学的理解不断地加深。

  (3)反思回顾,总结深化

  我们的教学可以从画个图开始,却不能止于仅能熟练画出图象。在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并进行代数方面的逐一说理论证的过程中。试图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客观存在性,树立怀疑一切的科学探索精神。在学习时,既要建立相应的图象,借助形象整体、全面地把握知识,又要会用数学抽象,概括的语言去刻画。使学生既欣赏到数学的美,又为数学的力量所折服。正如笛卡儿所说:“每一个我解决过的问题都成为以后解决其它问题的原则或方法。”因此,如果学生情况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谈一谈二次函数的学习。对这部分知识不仅要知道操作步骤,还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在熟练地画图过程中,学生逐渐地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