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生物 -> 初一下学期 -> 第四部分 动物[第七章 鱼类]

第一节 鲫鱼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l)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动脉与静脉的概念,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复习提问

  1)前面学过哪几种动物?

  2)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共六类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些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引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另外一大类动物,就是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展示鱼骨骼标本) 它比无脊椎动物要高等。主要包括(让学生看课本后回答)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类动物。我们先来学习脊椎动物低等的一类动物—鱼类。

  一.外部形态

  教师可让每个学生观察放在鱼缸中的活鲫鱼,或教师播放录像-鲫鱼的外形,让学生观察。

  1、体色:鲫鱼的体色如何?这种体色有何作用?

  背灰黑,腹白,不易被敌害发现,为保护色

  2、体形:鲫鱼是什么体形?对于水中生活有何意义?

  梭形,减少水的阻力,适于游泳。

  3、身体分部:

  教师出示图片-鲫鱼的外形,讲述:鲫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鳃盖后缘以前为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中间部分是躯干部。

  4、体表: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着?用手捉鱼为何感到粘滑?这些特点与水中生活有何意义?

  鲫鱼的体表有鳞片,起保护身体作用,鳞片上有粘液,游泳时减少阻力

  5、侧线: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鱼体表面的侧线,播放录像-侧线,实验侧线的功能。让学生总结侧线的功能。

  若时间允许,也可通过试验验证侧线的功能:在甲、乙、丙3个盛水的玻璃缸里分别放人3条活鲫鱼,正常情况下:在甲缸里,用玻璃棒沿缸壁缓缓搅动清水,流速由慢到快,注意观察,思考: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鲫鱼先顺水游动,不久又逆水游动)异常情况下:用泥土把甲缸鲫鱼侧线鳞片上的小孔全部封闭,再将鲫鱼放入甲缸旋转流动的清水里,注意观察。思考:这时会产生什么现象?(鲫鱼游动无一定的方向)与实验相比,想一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侧线是鲫鱼的感觉器官,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6、鳍:播放录像-鱼鳍,同时做鱼鳍功能的试验:甲缸:剪掉鱼胸鳍和腹鳍 乙缸 剪掉尾鳍 丙缸:保留所有鱼鳍,学生观察不同情况下鲫鱼的运动,总结鱼鳍的作用。

  教师总结实验:鳍是鲫鱼的运动器官。鲫鱼的鳍包括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鲫鱼的游泳,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鱼鳍起着协调作用。 

  小结鲫鱼的外部形态:鲫鱼身体呈梭形,分头、躯干、尾三部分,具背深腹浅的保护色,体表覆盖鳞片, 鳞片上有粘液,感觉器官为侧线,运动器官为鳍,各鳍在水中的作用不同。这种外部形态结构是和它的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二.结构和生理

  1、呼吸系统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鱼缸中的鲫鱼,在其生活过程中口与鳃盖不断进行着有节律的交替启闭,从而使水从口流入口腔,再由鳃孔流出,播放录像-鲫鱼的呼吸。

  提问:口与鳃盖交替启闭有什么意义?(鱼通过口与鳃盖交替启闭进行呼吸)

  为了看清水流的方向,可以在靠近鱼的口前方滴几滴墨汁(注意不可滴得太多),然后仔细观察墨汁从哪流出来。

  提问: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可结合演示挂图或录像-鲫鱼的鳃,指导学生观察鳃的结构。材料可选用新鲜的鱼鳃或用鲫鱼进行实验,把鲫鱼左侧的鳃盖剪去,取下一片鳃,先看看颜色,再对照书的图或录像,辨认鳃弓、鳃耙、鳃丝。然后取一根鳃丝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讨论问题:鱼是如何通过鳃来完成气体交换的?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用以下简单的图示小结鲫鱼鳃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2、消化系统

  鲫鱼的食性:鲫鱼是杂食性鱼,它以硅藻、水生昆虫、有机物碎屑和水草等为食物。

   鲫鱼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可利用分层剪贴图或有关的录像带,带领同学用正确的方法解剖鲫鱼。先把它左侧体壁取下,露出内脏,找到消化管后,从前到后观察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重点观察:口腔内的咽喉齿、肠、肛门、肝胰脏、胆囊,并组织学生简要讨论一下各部分的功能,最后由教师小结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鲫鱼消化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胃肠没有明显的区分,肝脏和胰腺没有明显的区分等,表明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

     教师总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鲫鱼的生活习性、外部结构以及消化和呼吸的生理功能,这些特点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第二课时

  3、循环系统

  ① 心脏 鲫鱼的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可结合解剖鲫鱼的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心脏的颜色组成(或跳动情况)。结合图片-鲫鱼的循环系统图解,辨认心脏的组成,心室在前面,心房在后面。并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动脉与静脉

  在观察时注意辨认与心房和心室分别相连的血管,在此基础上指出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对照图解进一步指出什么是毛细血管。这样由心脏和血管构成了循环系统,血液在这密闭的管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动脉:与心室相通,把心室里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静脉:与心房相通,把身体各部分的血液输送回心房的血管。

  动脉血与静脉血

  结合鲫鱼血液循环示意图,先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a)当血液流经鳃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有何变化?

  b)当血液从背部的大动脉流经体内各组织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又有什么变化?

  在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归纳性小结,引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为加深学生对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的理解,此时再结合血液循环图解,让学生分析,图解中哪些血管是动脉?哪些是静脉?哪些血管里流动着动脉血?哪些血管里是静脉血?(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入鳃动脉里是什么血?动脉里流动着的血一定是动脉血吗?)也可以印制鲫鱼血液循环图解,让学生用红色和蓝色笔在图中填画以表示动脉血和静脉血,并组织学生相互检查,看看是否填对。

  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血液循环途径

  在完成上述教学活动后,可以请学生总结一下鲫鱼的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用图解表示: 

  最后教师小结指出,鲫鱼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分为一心房、一心室,循环途径只有一条,这决定了它是脊椎动物中低等的类群。

  鲫鱼的血液循环运输的二氧化碳通过鳃排出体外。各器官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现在就来学习鲫鱼的排泄系统。

  4、排泄系统

  组织学生观察鲫鱼体腔背侧的一对红色的肾脏,让学生想一想,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里的废物经过肾脏形成什么?学生能答出是尿,尿液最后经尿殖孔排出体外。

  关于鲫鱼体内的鳔,在体腔背部找到鳔,出示鱼鳔的图片和播放录像,讨论:鳔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鳔内充满气体,它能调节身体的密度,在鳍的协调作用下,能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显然鱼鳔这一结构是与鱼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小节:鲫鱼除了在外部形态、结构生理方面表现出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外,在生殖发育方面也表现出了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三.生殖和发育

  首先使学生了解鲫鱼是雌雄异体的动物。然后组织学生分别观察雄鲫鱼和雌鲫鱼的生殖系统的组成,特别是精巢和卵巢要从颜色和形状上加以区别,注意让学生观察成熟的卵巢中卵粒情况,并要求学生思考:a.鲫鱼的生殖方式是什么?b.鲫鱼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殖特点是什么?学生经思考、讨论后回答:雄鲫鱼精子成熟后,经过输精管,从尿殖孔排入水中;雌鲫鱼卵成熟后,经输卵管从尿殖孔排出,精子和卵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作用,这样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与水中受精这一特点相适应,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数量都比较大。所以鲫鱼在水中完成受精及精子、卵细胞产生的数量多都是它在生殖方面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四.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从鲫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发育的各个方面小结它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前边学过的知识及常见的金鱼、鲤鱼等归纳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

  板书设计

第七章  鱼类

  无脊椎动物(无脊柱),脊椎动物(有脊柱)

第一节  鲫鱼

  一、鲫鱼

  1.生活环境:池塘、湖泊等。

  2.外部形态:体色、体形、身体分部、侧线、鳍。

  3.结构和生理:

  消化系统:食性(杂食)、咽喉齿、肝胰脏。

  呼吸系统:鳃。

  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肾脏

  鱼鳔

  4.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

  二、鱼纲的主要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