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让感恩文化真正成为一种时尚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5阅读:
字号:|

  让感恩文化真正成为一种时尚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务实化、功利化、自私化、多元化倾向日益明显。对于未成年的学生,其价值观尚未定型,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随意性,或为情绪左右,或出于好奇心理,或出于从众心理,价值选择往往多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引导,纠正其价值观的错误倾向。

  下面是我对学生“感恩教育”的一点做法,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

  一、读案例,给学生以感恩教育的启蒙

  ?? ?有一天班会课时,我给学生朗读了“韩国媳妇的感恩教育”。文中大意是:韩国媳妇恩贞不但每餐都让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盛饭、端茶,而且还制作了一个“孝行牌”挂在孩子的胸前。牌的正面是父母像,背面是孝敬父母的种种格言与规定。她每天晚上还要求孩子对照“孝行牌”默想自己做得怎么样。中秋节时,恩贞和丈夫带着孩子,早早起来,穿上韩国五彩的民族服装,跪拜着叩响了二老的房门,向父母感恩。我记得当时读这篇文章时,语调很平实,毫无煽情的成分,然而班级中却鸦雀无声,显现了难得一见的安静和认真,我知道文中的某些段落或事例已经触及了他们深埋在心底的那一份纯真,感恩意识已有所觉醒。

  ??? 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说起了下列反面案例: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上山砍柴时腿部摔成粉碎性骨折,他的班主任老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治腿,并在整整一个学期里背他上学放学,此后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供他读完高中。然而,这个学生大学毕业后,从未回母校看望过自己的恩师,甚至连一张贺年卡都未曾寄过。

  ??? 两个案例读完后,我布置给学生了以下思考的作业:

  (1)请你对上述事例中韩国媳妇、贫困学生、班主任的言行做一评价。

  (2)这种判断与其所做的行为有关系吗?请你进一步归纳一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

  (3)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值得我们感恩呢? 我们又应该怎样做?

  ??? 有学生说:“我要记住别人曾经给予我的恩惠,在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有学生说:“父母给予我生命和关爱,我要好好珍惜,用优异的成绩和孝心回报他们。”有学生说:“多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让他们操心,在他们的节日里,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份表达‘感恩’的礼物,并真诚的说‘爸爸妈妈辛苦了’。”

  是啊,向别人表达真诚的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达方式,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佳方法。通过谈话,教育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始终将他人的恩惠铭记在心,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二、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感恩活动

  ??? 通过晨会课、班会课、课余活动等,给学生营造一个以“感恩”为主体的的教育氛围,以便净化学生的心灵。具体做法如下:

  ??? 1、通过翻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与“感恩”相关的句子,然后在晨会课上朗读。找寻句子的学生很多,朗读时,都带着感情,每一段感恩的语句,听起来就好像一棵棵种子已播撒进了他们心灵中那片神奇的土地,遇到雨露,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2、收集“感恩”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在班级中宣扬“感恩”,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底发出感慨,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 3、布置写一封感恩的信。由于学生在写感恩信时,首先触动的是自己的心灵,因此字里行间必定蓄满了久藏于心底的那份真挚之情和对父母的无比感激。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情真意切,让人读来,泪光莹莹,难以忘怀。

  ??? 4、为父母减负,在家中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特定的节日里(母亲节、父亲节、除夕日),送上自己真挚的话语:“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请接受我最诚挚的礼物(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一个精致的玻璃茶杯或一盒浓浓的奶茶或一袋清香的茶叶或一个漂亮的发卡或一个实用的剔须刀……)。”

  ??? 5、经常问候,让工作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中,便能从自己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忘却一天的疲累和烦恼。

  ??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诚然,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心怀感激之心,真诚地感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没有感恩的社会是可怕的,没有感恩的校园是不和谐的!让感恩文化的温馨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感恩文化真正成为一种时尚。

上一篇: 让学生走进我们的内心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