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语文教学要抛开急功近利的思想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8阅读:
字号:|

  语文教学要抛开急功近利的思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完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首要任务;二是实现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怎样做,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培养做题的机器?

  程红兵老师关于教学评价问题的讨论中的一段发言非常精彩,引人深思,我觉得他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答案。我归纳了一下,他主要讲了这样几个方面的意思:

  一、简化语文教学的评价

  语文回归原点考虑的话,一个是读,一个是表达,阅读和表达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思维。读书要思考问题,写作要思考问题,口语表达也要思考问题,所以考查学生的实际状态,从读书、写作、思考三个方面来评价可能更准确一点,其他一些枝枝节节的问题可以不必考虑。

  二、让语文教学回归常态阅读

  现在许多语文教学走向误区,是用考试模式来进行教学,考试模式变成教学模式,一边是文章,一边是一连串的问题,教学变成一边阅读文章,一边回答莫名其妙的问题,扼杀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回归常态,如果我们不是语文老师,不是职业行为的话,我们的读书应该是读一读、划一划,看到人家精彩的地方把它划下来,看到人家写得精彩的地方摘录下来,看到人家好的地方我有感想,批上几个字,写上几句话,即而写出一篇我自己的文章出来。回归常态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我们不要在一个枝节、一个题目、一张试卷上做太多的工作,导致我们丢掉了根本。

  三、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怎么“教”?

  程老师在建平中学带了四届高三,他所带的班级,不论是什么样的班级,都是开头第一节课宣布同样的作业:

  第一项作业:每课一诗,每堂课由学生按学号轮流介绍一首诗歌,全班背下来,一直到高三最后一堂课,没有中断过一次。

  第二项作业是每月一书,每个月读一本文化名著,每周交一次书摘笔记。每个月花两节课时间讨论这本书,每个月孩子们交一篇书评或是读后感,除了这两个作业以外,其他作业一概不做。

  这样实验下来,结果是什么?程老师带的四届高三,最后的高考成绩,每一次都是年级的第一名,无一次例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然真正提高孩子的高考成绩。

  最后,程老师说:“所以我不喜欢从高三接一个班级,这样没办法提高他的水平,因为他没有这个积淀了。从高一的第二节课开始就进入读书状态,把这些琐琐碎碎的、莫名其妙的、零零散散的试题一概放在外面。抓根本,才能真正让苗长得茁壮。”

  程老师的做法至少可以给我们这样一点启发: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慢工夫,不会立竿见影,所以,我们教语文要抛开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真正耐下性子来,从根本开始抓起。语文要有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所以,这个根本就是从高一就开始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读书。学生每学年读多少书?读哪些书?怎样检查、考核?学校要有长远目标,教师要有长远规划,不是今天抓抓明天就放了,换一位语文老师,这些还要按照既定规划坚持下去。三年下来,学生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必将厚积而薄发。能力提高了,再面对那些高考试题时学生只会游刃有余。

  但是,我们哪一位老师敢于像程老师这样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或者,我们哪一所学校有这样的气魄,敢于暂且把高考的指挥棒放一放呢?教育教学改革,环境很重要。

上一篇: 语文教学要创新要反思的浅议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