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备课与教学必须以体贴学生为根本
语文的备课与教学必须以体贴学生为根本
——与徐老师一块学习
关键词:体贴学生 把自己当学生 把老师与学生当普通读者
下面我主要是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下下面的话。
关于老师与学生是否有区别
徐老师谈到一句话:“这就是说,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要有宽阔的视野,否则就是井底之蛙。” “宽阔的视野”在徐老师的理解中是“是的,老师不同对于学生,老师自己对文本必须读透,否则无法教学。”
我认为不妥。
老师和学生究竟有无区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大问题。
在面对同一生材料或生文本时,在老师没有教参没有资料的时候,或者说就是在老师没有宽阔的视野(或视界)的时候,我们能否读懂读好?
这样想了,想通了,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视野(我更愿意称为视界)”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对他们来说,一个文本就意味着是生文本,他们的阅历学识可能都近于空白(也有区别),那么,为什么他们能读得懂又读得好?
再想,在汉语滥觞的时候,在第一代人会汉语,第二代人学汉语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一个没有“宽阔视野(视界)”的人那里,他是怎样学习汉语并传承汉语的?
所以,我想,学习语文不一定必须有宽阔的视野,小视野有小见识,大视野有大见识,岂不妙哉?
从根本上讲,我们应该放低身价,老师即学生,应该在“文学受众”这一层面上应该是毫无区别的,否则就会变成老师教,老师喂,老师灌。
最起码,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应该体贴学生,从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引导学生。
在“文学受众”层面,老师学生只是一名普通的读者
徐老师又说:“老师还要解决一个问题,不能盲目跟从已有结论,必须先和作者有一个心灵的对话,作为一个读者去读,看看有什么收获。”
我非常赞同。
徐老师从“老师应该先和作者有一个心灵的对话,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预设效果出发,提出一个方法,即老师应该“作为一个读者去读,看看有什么收获”。
下面我主要从师生地位方面谈谈自己对“作为一个读者”的理解。
我们就是一个读者,面对一篇生文是,面对一篇熟文也是,和学生一样,和他人一样,就是一群“文学受众”中的一个,很可能是最普通的一个。
既然如此,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是众多“受众”中的一个,那么我们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理应是师生平等的,我们不应把他人的理解拿来再给学生,也不好把自己的理解拿来给学生,但是是可以拿来作为参考的。我们最好的做法或者是目标是引导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就是将学生个体作为一名普通“受众”所应该有的阅读体验情感历程还原并丰富起来就非常得好。
那么,如何达到以上美好的目标呢?
从教师教学层面讲,要体贴学生。
学生的读者地位是不能替代的,学生的受众地位更无法替代。教师应该充分地理解并尊重学生的这一地位,这个地位和老师拥有的一样。
综上所述,我认为“语文的备课与教学必须以体贴学生为根本”。只有体贴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