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在考场运用_976853
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在考场运用
2009年的高考工作已经结束。结束后再回过头来看高考,可以总结出许多应试技巧。本文针对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写作等考试内容,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说明方法解决高考
正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以往考试对于说明文的考查主要是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入手,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但是近年来高考中关于说明文的考查力度在逐年增大。虽然这几年,江苏高考已经取消了说明文段的阅读理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对于说明文段的理解能力,丝毫没有减弱。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有关说明文的考点如下:
1、语言文字运用
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台瞄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2、写作
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章。
说明文材料充实,特征清楚。
3、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这其中,要求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要求理解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在此基础上,要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别轻易地下结论:没有说明文段阅读理解,我们就可以忽视它了。现在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对于说明文,不能等闲视之。再来看看09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吧。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北京、重庆、四川、湖北、江西、湖南、山东、宁夏、辽宁、安徽、福建几套试卷考察了说明文阅读理解。全国1、全国2、宁夏、广东、浙江、辽宁几套试卷考察了语序衔接题。江苏、安徽、福建考察的下定义试题。湖北、天津、山东考察的压缩语段试题。安徽、浙江、广东、山东、全国1以图表的形式考察的解释说明。而上海卷还考察了说明性质的文言文段阅读。
这些考题中,都关涉到说明文理解的能力。那么,如何运用我们对说明文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来解决考题问题就至关重要了。
一、说明文阅读题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二、语序衔接题
现在对于顺序的考察往往是单选题,例如全国1卷中第四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
说明文的顺序往往比较严谨。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一)话题要一致
话题一致,也叫做“陈述对象一致”,是指在表述时尽量从同一个角度,围绕着一个中心。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的对象,只有主语相同,话题一致,才能使整个文段连贯自然,应极力避免随意更换主语和变换话题。
(二)句式要统一
在特定的语境里,应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或相似,字数大体相同,句子形式对仗整齐,尽量运用相同的句式,这样能够使语言气势增强,叙事抒情透辟,节奏鲜明,连贯流利,读来顺口,听来悦耳。
(三)前后要照应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了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能够照应统一,因此,必须对语段进行通盘权衡,瞻前顾后,而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四)衔接要紧密
衔接紧密主要指句子之间的承接和过渡要自然通畅,无论是承上衔接还是启下衔接,都应根据句式特点和句子负载的内容,做到合理、自然、连贯。
(五)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如:无理数(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
根据材料下定义,既能考查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又能考查合理排序、简洁表达等语言能力。
下定义时,应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下成循环定义;B、用否定形式下定义;C、用比喻下定义;D、定义得过宽或过窄。
现就以上各种错误定义分别举例如下:
①迷信的人就是相信鬼神的人。(循环定义)
②鹅不是被称为鸡的家禽。(用否定形式下定义)
③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比喻形式下定义)
④作家是指写诗歌的一类人。(定义过窄)
⑥动物是有生命的有机物。(定义过宽)
我们在了解了下定义的基本特点之后,组织答案就比较容易了。组织答案时只要按照下定义的基本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作进一步的分析、筛选、整合就行了。
例如09年江苏高考第四题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学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学科网
“洼池效应”指:▲学
【参考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四、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
“压缩语段”的命题范围:
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
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
拟一句话新闻,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时,要根据是否是读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传的标准来考虑。
新闻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提挈全篇、浓缩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新闻导语,是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电报稿是简洁的信,也是电报内容的高度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明,要言不烦。
这两种应用文的局部写作,实际上就是“压缩语段”的具体体现。
2、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
这有些和现代文阅读中“辨明和筛选重要信息”相似,它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文章或材料内涵,在准确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
要注意概括和提炼语段的主要内容,适当注意语段首句、过渡句、尾句等,并要统观全段,进行压缩和概括。
例如:天津卷22题.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3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3分)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
山东卷16题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五、图表题
在要求上,读图题常常倾向从说明、解释、阐发方面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如全国Ⅰ卷要求根据标识“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四川卷要求根据照片“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浙江卷要求为图片“拟写解说词……揭示画面的内涵”,山东卷要求“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读表题常常倾向从提取、归纳、分析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如安徽卷要求从整体和部分两个层次概括图中内容,广东卷要求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某一方面的信息或分析结论。
二、答题方式和要领
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答题方式可以分为四种:描述类、解说类、概括类、提取分析类。
描述类答题对应的是描写、说明的要求,如山东题。描述的前提是看清画面内容,要关注的画面有那几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是什么,整个画面的重点是什么。如山东题说明漫画内容:先要总述“一女子正在接水”;再分述重点局部,“水龙头开到最大”,“流出的水只剩几滴”。
解说类对应于说明加阐释的题目,全国Ⅰ卷、四川卷、浙江卷的题目都属此类。解说的关键是明白画面的表面内容和内在含义,所以答题时要包括由实到虚两个部分,实的要反映图画表面内容,虚的要生发自然准确。怎样明白画面含义,切入点是画面主题的信息。如全国题说明标识创意要紧扣“沈阳全民读书月”这个主题:从实处看,可以发现主题画面的“S”形正好可以代表“沈阳”和“书”(第一拼音字母),上下部分像展开的书,寓意“读书”;从虚处想,中间的眼睛形状,既对应了“读”,也让人想到“开卷有益”。
概括类答题随意性最小,约束性最大,所以难度最大。它要求在全面理解画面信息的基础上,先找到核心信息,再找共性的信息,并通过恰当的概括词表达出来。如安徽题选取了一个包括三个板块内容的画面,概括时,要先准确把握画面涉及谁、怎么样的核心信息,这样可以确定“我省”、“关爱农民工”两个核心点;三个板块反映三个方面的关爱,应用“多方面”概括;每个板块还反映了2008年到2009年的变化,这种变化用“加强”概括最简洁恰当。这样,三个板块的内容可以用“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一句话概括,既全面有准确。
提取分析题属于定点分析,要求扣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题属于此类。它要求精确锁定题目确定的某个点或某个角度作出回答,即使是由图表内容延伸分析,也要紧扣基础信息直接评述,不能间接联想令人费解。
上述答题方式和要领的归纳,仅从图表题相对于其他语言表达题的不同特点而言,答题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其他要求,如修辞方面、字数方面等,要统筹解决。
例如:
09年广东22题.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_______A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面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______B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________C______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