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
光阴似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马上就要结束,进入二轮复习潮流之中。作为一个新上高三的年轻老师,有几点对于二轮复习的思考,若有不恰之处,想请各位同行给予指正。
一、目前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1.一轮复习内容掌握较塌实,如字音、字形、成语、辨析病句等语基知识,诗词鉴赏、文言阅读与翻译、默写等专项,每次考试得分率比较高。
2.还未复习到的内容不管不问、不得要领,望天收。如大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等专项,每次考试下来得分率很低。
3.语文复习中部分学生盲目自大、眼高手低。学生盲目做题,不能明白做题的目的是为了积累巩固知识掌握总结答题规律,而且对手头驳杂的资料不加删选,事倍功半,得不偿失。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复习没有很大的成效,不能立竿见影,没有强烈的成就感,复习内容又琐细繁杂,没有耐心,失去信心。
4.学生复习普遍问题是懒于动笔,疏于深思,对于语言表达题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更无法用笔严整规范的表述出来。
5.文学作品阅读:方法不当依然是症结
一是想当然。不少学生答题时用自己的想象代替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想当然的结论代替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抓关键词语,反而把次要成分当成了主要信息。? 二是要求不明。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没有看清楚题干上规定的段落,错误查找答题范围,犯“低级错误”。? 三是泛泛而谈。一些题的回答,将“深化主题”、“前后呼应”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贴上去,而不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出到底是如何深化主题,如何做到前后呼应。? 6.对于语言运用题,思维素质决定大体内容,尤其对于题干的审查不细心,往往导致错漏百出。
7.作文写作,审题不严密,思维不深刻,叙写平淡、议论空泛、缺乏材料仍是大问题。
二、针对学生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理念先行,加强对《考纲》和《新课标》的研读
1.《考试大纲》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又是对广大师生公布的最可信的、透明度最高的“信息”。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形式、能力要求及试卷结构,它的“题型示例”可以让考生准确把握测试内容、能力层次及题型。准确抓住《考试大纲》的前后变化,从中可摸出命题趋向。明乎此,我们的复习才可能避免走弯路。
2.从近年高考来看,试题越来越关注《新课标》,究其原因,《新课标》触摸到了语文教学的某些本质规律,与新形势下的高考命题不谋而合。2006年又恰恰是高考与《新课标》正式接轨的第一年,想必《新课标》的理念将会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有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要继续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研究“新课标”提出了哪些新理念,研究这些理念如何在试题中体现。
(二)知识归类,构筑两大体系
第一个是考试内容体系。第二轮复习时要对以前复习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构成网络,做到条分缕析。比如: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编制有个性特色的“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等。
第二个是能力体系。如现代文阅读要测试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3种能力。在现代文小阅读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科技文阅读题错项设置类型的归纳、理解。常见的无非是这几种:偷换概念、以偏概全、逻辑混乱、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弄错时态和模态等,故而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只有……就”“都”“可能”“必定”“已经”“将”“了”等标志性的词,力求熟能生巧,甚至不看原文也能做对题。再如语病题,一看到句中有并列短语,就要优先考虑是否有并列不当、并列的词语序不当、并列词语中某个词不能与其他词搭配的问题。
(三)试题搜集,着眼于语文素养
1.现代文小阅读、大阅读,仍以近年来的高考题为主,不盲目求新,力求通过这些典范试题的训练、讲解,重点培养学生从关键词、关键句入手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
2.语言运用题历来被人们称为改革的试验田,全组上下决定分工协作,想尽一切办法检索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精彩新颖且关注生活、人文性强、能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试题,加强预测训练。其实,语文学科有很多考查形式并不是高考独创,而是在借鉴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基础上的调整、创新。这一块,是我们今后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四)作文复习,重点解决两大顽症
目前,我们年级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扣题不紧、材料陈旧的问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这两次改卷下猛药,评了一批低分作文,在学生中引起较大反响。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他们对话题作文立意方面的误解,扭转那种篇篇、人人言必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清照的文风。
1.为了解决作文“无米之炊”、“‘陈米’之炊”的问题,需要老师、学生齐动手:①发动学生们搜集、整理素材,课前预备时间在班上朗读交流;②每周印发一定数量的作文素材、优秀作文,给学生充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活水”,材料陈旧的问题才有可能根除。
2.为了解决扣题不紧的问题,要进行专门审题训练,拟写提纲。同时也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话题文章的训练。
(五)时间分配,处理好几个关系
1.做题与读书的关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得真正语文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挤时间阅读。并且读书应多元化。
2.语基与作文的关系。相当多的同学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效果也快而明显;可是作文训练往往不好把握,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即使有时间也更愿花在语基上,不愿用在作文上。此种局面不改,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3.理解与表达的关系。周周练和考试时,时常能碰到表达题空白的试卷。表达题固然难度更大,但我们还是要引导学生重视表达训练,克服畏难心理,多说、多写。
4.资料与教材的关系。近年湖北高考卷好几道题出自教材,但考生答题很差,这给我们的教学敲响了警钟。虽然命题者向来乐于跟我们捉迷藏,今年的字形、字音题不一定会出自课文的注释,但回归课本,依然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比如文言文,试卷上每个实词和虚词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都能在教材上找到相应的知识点。
三、实践措施
(一)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出严密的工作计划,确立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都详细分工,互相合作。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是集中交流时间。备课组基本上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高三后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根据对高考规律的认识和对高考趋势的把握,在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高三后期阶段是练习大量使用的时期,在习题的编写上,一方面由备课组长组织材料,其他协助,另外还把材料划分成块让各位老师去组织试题,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 (二)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高三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总之,要有综合,要做套题;要抓重点,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要针对难点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扩大得分点。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