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浅谈
高中阅读教学浅谈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被称为“学习之母”是语文中最好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中明确地提出了应该让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高中课外阅读不少于500万字”。这就要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们阅读大量的有益的阅读材料,在读书的实践中去学会读书,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
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从整体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得: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他其它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三、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