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谈谈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5:30阅读:
字号:|

  谈谈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1、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1)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 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 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 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5、一些同学学习数学的体会

  (1)每天10道数学题,一定要坚持。前提还是你得认真对待,不是计算你做了多少题,而是培养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和兴趣,当你渐渐形成习惯,就会发现有点兴趣了。

  我的建议:初期你可以在业余时间做5道,然后有计划的渐增。

  (2)根据本人经验,数学应该是要注意改错,可以建立一个错题集,但并不是把错题抄上去,而是只写思路,比如什么样的题该怎么下手,做不来又该怎么尽量得分。这样到高三了就好复习我个人认为数学其实很好学,但你要去花时间和心血。只要上课把老师讲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弄懂,不懂的就写起来问同学或老师,最重要的是多练!只要你多练了,一看到这题你就会知道解题的思路。

  (3)我当初的数学才考50多分,但只要坚持做练习,慢慢的就及格了,到了后来就考120多分,而且上课老师讲的全部都懂。还有就是不能粗心,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就是要练!多做那些高考的模拟题从高一就可以开始!

  (4)多看例题,例题要一道一道的过,开始别贪多、快,要漫漫作,一定要弄懂为何要这样做遇到不懂的从对应知识点章节开头看,还看不懂再看,看多少遍还不懂就虚心去问,直到弄懂,一定要弄懂多作题,对不会的题找到出题的知识点,将知识点的理论及例题仔细的看多少遍,直到搞懂(实在是搞不懂请教同学或老师),在找些同类型的题多作些,日积月累,成绩自然就好了

  (5)多总结,对各类题进行总结,办法+步骤,要多注意步骤,不要因为不完整将该拿到的分丢掉了,养成一个习惯:注意时间的掌握,莫求快,在规定的时间里作完即可,审题要清

  (6)学习数学要掌握办法,要理解每道题,下次遇到相同的题能触类旁通,不能硬套公式,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数学学好。

上一篇: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