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 -> 正文

新课标下英语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5:49阅读:
字号:|

  新课标下英语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趋向的教育的。实施创新教育包括:启迪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创设创新环境,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神圣职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刻,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全社会关心和研究的课题。

  伴随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的发展,课程改革实施已进入关键时期,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锻炼培养其创新思维的优良的意识,而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题。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有力的形式,是一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因此创新思维离不开情感和知识两大基石。

  创新教育主要是指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的教育,培养实践活动中的创造力。那么什么是创造力?在《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创造力的解释是“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可以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完成一项设计或新方法,或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等。而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是思维的广阔性。科学地发展及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尔说:“现代经济的前途在于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持续性创新的人才,创新将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创新首先需要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世界市场的位置,取决与其人才素质和如何有效地推进教育。

  我国刚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学校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兴趣和创新能力哪?

  笔者认为: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创造学认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与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成正比。兴趣、自由创造既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三大要素,也是构成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激趣导入、尝试求知、探索质疑、导议释疑、拓展创新。

  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思想。教育创新是一切思想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李明荣说过:创新教育是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中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促进和谐发展为宗旨,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优良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首先,设疑生智,设疑生趣,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英语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启发思维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培养创新素质。要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必须使课堂教学过去的“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索知识”;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过去的“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我,控制自己,主动发展。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创新性特点,层层递进,设计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去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同时营造出了自由宽松的并能充分发掘学生潜力及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宽松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环境下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思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设置良好的创新情景,营造新颖、奇特、困惑、充满情趣的学习环境,以情激情,以情促教,以情促学。设置身临其境的氛围是点燃学生的情感的三大重要前提。在课堂上不要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而应伏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把“微笑、鼓励、竞争”带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微笑面对学生,良言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标新立异。例如JEFC第三册介绍了美国发明家Thomas Edison 的童年滑稽故事,通过设置巧妙的问题制造悬念。如:1.Why did Edison had so many strange questions? 2.Why did most of the question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his lessons ? 3.What did his teacher think of the stuent? 让学生们用英语各抒己见,激发创新思维的意识,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的经验表明: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学贵有疑,学贵有思,不悱不发,不愤不启” 的意识,保护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热情。学贵在突出学生主体,贵在创设令学生倍感亲切的情景,从而让学生萌发“有趣而乐意学”的心境,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创新的思维之源、成功之源。

  再者,以“多媒体优化组合”开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生素质。以电教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主体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大纲中新列入的教学目的。

  例如,为了与时接轨,让学生一睹神州飞船的壮观场面及宇航员步入太空的原理,采用电视教学片这一媒体,可使学生在画面的引导下,犹如置身太空、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宇宙,并且能激起学生对太空科技的强烈兴趣。然后进行英语的单词接力游戏学习、口语练习及相关的配套练习:如提供关键词Universe ,man-made satellites ,spaceship, rocket , astronaut ,travel around 等进行语言的构思叙述等。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而新课改倡导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模式,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激发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故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必然,像一片沃土,似一棵新芽,值得我们去辛勤耕耘、精心培育。

  最后,面对全体学生,做到统一与开放、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提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知识的延伸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结合。练习须精心设计,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创新型。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去感知、去思维、去想象、去运用,创新性的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升华。而生动有趣、富有启发得到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充分运用身边的实物和场景等空间,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进行思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感到“处处是创新天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总之,新课标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须充分突出新课改的理念,注重知识、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缩小与实际生活的空间,从而激发创新情趣,提高创新思维活力,让源头活水流进教学,开阔视野并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与潜能,欲把欲望与潜能转化为创新能力,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参与、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实现由“吸收—储存—再现”向“探索—转化—创造”的转化与过渡。

  事实证明,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既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高级阶段,又是素质教育的教高形式的实践模式,同时也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成为创造性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教育的由继承向未来创造的转舵。如何实施完成这一过程,实现其根本的转变呢?笔者认为,强化问题意识,让问题激活大脑,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问题进入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基础。而提问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敢问、善问,让问题与思维形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两环节。同时把握时机,鼓励他们多角度的思维,一问多答并引申转化,增加问题的探究性。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问与答,不斥责、不嘲笑、更不能无动于衷,应积极的创设一种动态、开放、多元化的环境氛围。

  缘于创新意识,牛顿由“落苹果”现象而促发创新思维,从而创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不拘泥于牛顿力学,创造性的确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以色列人突破定势思维而在布满石头的土地的上种出了世界一流的庄稼;袁隆平开创的水稻杂交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填饱肚子而准备了常年改组的养料;“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千年航天梦想的实现”再次证明了中国人的思维的创新及能力和创新品质。

  21世纪将是创新教育的世纪,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崭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正引发并转变着人的理念,并同时改变着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即由“经验型、教书匠型”转变为“科研型、专家型”,实现其教育教学的转变。同时改变着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实现其学习方式的改变。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也必须进行自身的创新和研究。即加强研究型学习,实现新教材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就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总而言之,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宽松的学习氛围,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思维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激发求知欲,创设一种“乐学、善学”的课堂的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角度思维,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创新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的结合,启发创新意识,体现创新教育下的真谛,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习惯及能力的养成。

上一篇: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