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 -> 正文

浅谈“五步四段”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和意义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4:43阅读:
字号:|

  浅谈“五步四段”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和意义

  摘 要 “五步四段”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新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据,以现代化教育为理论,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一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老师教学生向学生教学生转变;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管理者、引导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作用。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提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管理、我的课堂我改善、我的课堂我享受。

  关键词 五步四段; 教学模式; 物理课堂

  一、 “五步四段”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从确定到实施,都要经历一定的艰辛历程,然而事实证明了“五步四段”式教学模式是非常成功的。现对这种教学模式加以解释。

  1. 知识点及目标

  着重强调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突出重、难点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2. 导学过程

  道学过程主要分

  (1)自主学习

  针对知识点设置问题,在合理的时间安排内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组织、有指导的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为了检测自学效果设置自学例题或习题。

  (2)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设置的启发性问题,或是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广泛的参与。合作交流具有灵活性,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3)学生展示

  使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积极主动的参与讲解,适当时进行板演,要求教师“懂装不懂”来配合学生,在合理时间内引导其突出完成重点、总结方法,令大家明白并给予肯定和夸奖,最后教师给出评价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是抓住了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心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点睛之笔。

  (4)精讲点拨

  这一部分是基于学生展示内容进行的,和学生一起总结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精讲、点拨的部分要准确到位,而且要突出核心。最后给出学生应记的笔记或给学生时间整理笔记。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学习成果,对知识点及目标有所掌握。

  (5)有效训练

  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一定要通过练习来了解,所选习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不宜太难,应从易到难,适当时可以分层设置。

  3.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小结要紧扣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小结要简洁明快,课堂教学小结要严格掌握时间。在课堂小结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也允许学生出错,这就要求课堂氛围和谐民主;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朋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为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印象,而不是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要注重增加课后作业的交流性,合作性。题量适中、多具有发散性、启发性,曾强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

  另外,“五步四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课型的不同适当强调某一环节,各环节的顺序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二、“五步四段”式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

  教育就是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一上课就声嘶力竭,嗓子常常讲哑了,将知识重复来重复去,但是反思一下:学生一定会明白吗?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体验和感悟?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为什么一到考试的时候同样一道题换了说法或改变数据学生就不会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做,既为教师减压,又使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五步四段”式教学解决了高中物理课堂“一堂灌”的弊端。

  首先,对知识和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使学生首先了解我这节课要学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掌握,合理分配时间。另外还能够使学生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到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次,是导学过程,一节课的核心部分。

  1.自主学习部分明确时间和内容,对于高中物理的教材,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明确的解释和阐述,定义、定理、定律也都用黑体字着重,所以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配合教师的问题及习题,更加深入的掌握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交流部分针对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和“做一做”相对应,更加凸显课改后教材上的变化。本部分的内容大多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依据,启发、引导学生们思考、交流。所以教师在物理问题的设置上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例如:地球绕太阳做(近似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受到什么力作用?这个力可能演什么方向?你身边还有哪些圆周运动的事例?他们为什么能做圆周运动?课上小组讨论使得问题集中了每一位成员的智慧,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提问、自由思考、合作解决。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课上还有些模糊的知识点互相讲解,这不仅要求组员的合理分配,还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

  3.学生展示要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和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基础上进行的,默写同学可能理解能力比较强,学会后就觉得没事做,所以利用他们的这个心理使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任务和责任需要完成。当然简单的问题适当找成绩一般、缺乏自信的学生来展示,只要我们充分的肯定,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例如我再本学期的高二理科班的教学过程中,选修3-4的《2.2 横波的图像》一节时,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确定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的练习。他确定了三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判断方法,同学们不必再利用定义费力的判断,每一位学生都投来赞赏的目光,大家一致肯定这种方法的正确性,这位同学也变得更加自信了,每次课上都争先展示。

  4.精讲点拨环节是结合了学生们的活动后进行肯定和总结的一个环节。例如上面的例子这位同学虽然找到了这个很好的规律却不知怎么用语言叙述。于是我和大家一起归纳总结:在所求质点处做传播方向的直线,与横波图像在同一侧的垂线方向就是该店的振动方向。和学生共同归纳还能够透过他们的理解知道他们的学习效果。归纳总结后我做PPT将需要做笔记的地方给出,给学生适当时间整理思路和顺序。

  5.有效训练并不是题越多越好、越难越好,本身由课堂时间决定,其次要有针对性。并不是一道题就适合所有学生做,有理解能力强的,也有理解能力稍差一点的,这这就要求在选题时要难度适中、针对性强,使学生明白这类知识点的常考类型题和难度。有时一道题不仅可以考察他们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也可以曾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们相信自己。如果搞题海战术会适得其反,物理学科的练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培养他们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

  再次,是课堂小结。学生在小结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引导紧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轻松、和谐氛围中,加深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这样的课堂小结不是对本节内容的简单回忆,而是科学的归纳、对比、发散,实现了认识的升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虽不一定苛求统一的答案,但教师的指导与要求还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掌握时间、重点、难点和倾听每一位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最后,是课后作业。教材在整个教学环节都是重中之重,我们不能脱离课本、脱离实际,因此对课后的“问题与练习”部分可以有三个用途,一个是用来作自学检验,二是用来作合作交流,三是用来做课后作业。因为教材的课后习题部分是针对学生现状,具有发散性和针对性的练习,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做起来会感觉有兴趣,而不会索然无味。最主要的事有些问题是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既减少了学生的任务量,又增强了他们的交流和合作。

  三、 “五步四段”式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意义

  “五步四段”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得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如下。

  1.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从上课说到下课,学生听着累,教师更累;学生不用再因为有问题而犹豫不决了,二是直接大胆的提出来;课堂不在死气沉沉,而是充满朝气。教师的任务着重在于领导和管理,对学生的组织和问题的设置大有进步,知道学生如何学才能更积极,知道学生用怎样的方式接受新知识,知道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更加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物理这一门自然学科,与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息息相关,正是在对这些现象的学习和加以解释的基础上,使同学们体会它的乐趣所在,在学习的同时,也在享受;在交流的同时,也在倾听;在掌握的过程中,也在接受。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也使学生们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从学生们的表现中也可以找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成才.

  3.多媒体的利用更加熟练,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还可以把它当做辅佐我们学习的工具,获取信息、收发练习、互相评价。使我们对它简单的评价得到升华,有了它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有了它可以更加集中学生们的视线;有了它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有了基础。

  4.教学过程得到了很大改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形成师生的合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都目的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的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被学生接受。

上一篇: 浅议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