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 -> 正文

高初中物理“台阶”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4:45阅读:
字号:|

  高初中物理“台阶”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初高中两阶段物理学习中的脱节现象,我们习惯称之为“台阶”,如何帮助学生跨跃台阶,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确保高中物理教学的高质量。既是课程改革专家们关心的问题,更是高中物理教师关注的问题。现就我们课题组近期研究的成果简结如下,同大家交流商榷。

  一、初高中物理之间台阶形成的原因

  原因之一: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

  我认真阅读了初中和高中物理教材,发现二者差距较大。初中教材对许多问题只做定性分析,即使有定量计算也都非常简单和单一,而高中教材绝大部分问题都做定量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由初中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

  原因之二: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不适应

  初中的物理知识,绝大多数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的,它以形象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简易的实验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高中物理教材要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第一学期所学的几章(静摩擦力的方向、即时速度、加速度、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高一新生年龄偏小,要在短时间内,将思维方法从形象思维跃迁到抽象思维,这个台阶确实难以攀登。

  原因之三:从简单的逻辑思维到复杂的逻辑思维的跨跃

  高中物理“绪言”中明确要求,“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中只留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要重在理解、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却发现高一新生遇到物理问题不是乱套公式(主要是学生装没有明确公式的含义和适用条件)、就是胡乱猜想(当然与教师教学时不让学生说明猜想的理由有直接关系)、瞎做一气,知识学得越多,这个问题就越突出。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比较复杂的思维能力,不善于用学过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不能将生活中的问题与物理知识密切联系。

  原因之四: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不熟练

  初中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可能利用大量的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学生也就很难体会到数学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而到了高中,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必要工具,尤其是力学部分,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列代数方程等来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在直线运动中,矢量、二次函数、图象等数学知识频频出现,再加上数学进度一般落后于物理,让高一新生一下子适应,并达到教材的要求确实困难。

  原因之五:教师的教学重知识轻方法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从头至尾步步不可缺少,教师也经常找出重难点让学生背牢记熟,极少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课本、再现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呆板的学习方法。而高中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学习。教师通过精讲,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建立物理情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灵活运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养成善于思考讨论、反馈总结、大胆实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增强自学能力,终生受用。学习方法的飞跃,实质上是一种能力的飞跃,是影响学生成才品位的关键问题。

  原因之六:教师的教学重提高轻基础

  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学生认识规律的研究,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中就向“高考看齐”,课堂教学“容量大、节奏快、难度高”,导致后进生队伍不断壮大。其原因正如蔡林森校长的分析:“很多人教学质量不好,就是目标偏高,一偏高,基本目标就达不到。老师讲得再好,但是孩子们接受不了,有什么用!”⑴“后进生是怎么形成的?不是他们脑子笨,而是因为他们每天没有学好,时间长了问题成堆,丧失了学习能力”。⑵其实初中生刚进入高一年级时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教学时必须先用与初中相衔接的语言梳理基本知识,让学生通俗易懂,消除陌生感,然后逐步渗透严密的物理语言和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必须合理选择教学难度的起点和课堂容量,让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上课时听懂学会;必须加强对后进行的辅导,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学习能力。

  二、帮助学生尽快跨越“台阶”的策略

  1.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和教法的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对教材理解要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要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了解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教材结构,明确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的重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因此,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教材的呈现除难易适当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取螺旋式的方法,降低知识的梯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也就是让教学内容在新授、章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和期终复习等不同阶段 “重复”出现,使知识逐步扩展和加深,最终达到或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与高考的要求对接,决不可急于求成。

  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物理思维能力

  奥苏伯尔指出:“如果没有预先存在的可利用的、可区分的、清晰的认知结构,就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没有知识作为前提,能力培养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在衔接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具体讲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弄清每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每一规律的表达形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规律的应用,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抽象的深层理解,使获取的新知识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的现象。

  4.优化教学设计,科学安排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当学生掌握了物理基本概念、基础规律之后,要先练习教材后面的基础习题,再练习教辅上的简单习题,然后过渡到中档习题,待学生通过中低档习题的练习,熟练了这类问题分析处理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之后,再去攻克难度较大的习题,用以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但要严格控制难题的数量和综合度,保证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5.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建立与训练

  中学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法、图象法、模型法、假设法、整体与隔离法、逆向思维等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感悟和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物理过程、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积累方法、发展思维、知识迁移之目的。

  解答习题是物理思想的建立与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教师一定要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加强分析物理过程构建物理模型和物理过程图景化的指导。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作示意图是促进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降低问题难度的有效举措。因此,高一入学时就应严格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热学要画气体状态示意图,直流电习题要画等效电路图等等,使学生尽快养成边审题边画图的好习惯。

  教学中发现,学生解题的难点往往是不能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然后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所以习题课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如在运动学中,要讲清矢量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方法;讲追击或相遇问题时要能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运动学图象问题,要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使图象和物理过程形成有机的整体;对三角函数等学生尚未学习的知识,用时要适当的补充。

  6.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可见习惯养成本来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学主要培养学生如下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和Internet网等手段搜集处理信息的习惯、科学记忆和良好的思维等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系统的科学思想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因为“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终生发展,将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应从学生高一入学的第一天抓起,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三年不动摇。

  做好高初中教学的衔接工作,是高中入门教学的永久话题,我相信,只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就能保证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顺利完成高中物理的学习任务。正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书目

  ⑴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6

  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55

  ⑶蔡林森 教学革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

  ⑷吴庆麟 认知教育心理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

上一篇: 高中物理课改之矛盾、原则及对策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