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课
怎样上好一节课
“把握课堂,重视效率”一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怎样上好一节课,那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才两年的新手,只是在课本中学习一些怎样上好课的理论知识,在能者面前大谈特谈怎样上好课,实在是班门弄斧。所以,我只能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按照上课的顺序略提自己的一些看法。
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也具有这种功效和作用。课堂导入要坚持启发性、目的性、关联性和简短性原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而且有的放矢,不会偏离教学目的,同时占用课堂时间一般只有3-5分钟,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好处。一般导入的基本程序是: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阐明联系→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就可以从研究元素周期表的历史来引入,首先问学生课本最后一页有一张表格,它叫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编排出来的一张表格。现在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2种,那为何将这112种元素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呢?这样排列有何作用?这种排列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这一章我们将来细细地讲解……当然,导入的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应变。
讲解 讲解是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的等的行为方式。研究表明,如果讲解技能运用的好,在知识的传授中可以达到省时,省力、高速、高效的目的。课堂讲解要坚持学科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将本学科的专门用语作为讲解语言的基本成分,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解析学科知识。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以此构成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系统。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体现了学科的特点、规律和本质。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分析时教师要能点出矛盾,拨动学生的思维,找出问题的实质,拨正学生思维的路线。在语言表达上面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情感,运用生动的例证启发学生的思维。讲解中,要求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实例丰富,新旧联系。例如在讲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时候,对于电子层模型示意图,可以把这些电子层看成时洋葱皮,电子就在这些不连续的壳层内运动。最后要提醒学生,这些不连续的壳层是人为划分的,并非实际存在,这是人们根据电子在这些不同的区域出现的几率的不同而划分的。注意在讲解中要做到用词准确,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分析透彻,逻辑严密。
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掌握提问技能也就为师生互动准备了一把钥匙。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及期间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是否体现全面性、普遍性,就成为鉴别教学有没有成效的核心指标。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
有效的提问,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提问时要注意,必须在了解每名学生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时,一定不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暗示,流露出对学生能否正确回答的疑虑。其实,活泼、生动、民主、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对学习的好感以及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就是这样在教师尊重学生、对提问方式的精心调控下逐步培养起来的。
强化 强化技能是对一类教学行为的概括,这类教学行为的行为方式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反应采取各种肯定或奖励的做法,或采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验的方法,是教学材料的刺激与所希望的学生反应之间建立起稳固的联系,起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强化之前,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以便进行适合于学生心理特征的强化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特征都会有某种个人的色彩。教师若能在强化的同时关注他的心里特征,会更有助于增强强化的效果。另外,同一名学生在不同时期,心理状态也不同。教师在给予强化时也应考虑这种不同的因素。
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当地运用强化技能也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简单重复性的练习,其实就是误用强化技能的表现。
调控 课堂调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正确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视角点点拨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积极地课堂氛围,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学境界的一种课堂教学技能。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课堂教学变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新特点,每一节课都是师生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写照,具有不可重复性,迫切需要教师具有实施课堂调控的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是教师教学风采的展示。例如,学生上课时的情绪高涨,大谈特谈教学以外的有关于本节课的话题,对于理科,这将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对于教学无益,教师这时候要及时地制止,而语言方面要尽量的委婉。
结束 课堂结束时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结束与导入是相互对应的一对范畴。导入是始,结束是终;导入是开,结束是合。一始一终,一开一合,构成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从令一个角度讲,一次课的结束也是另一次课的开始,因此说:结束的终点又是下堂课的起点。重要的是结束环节,成则使之前的教学锦上添花,败则使努力前功尽弃。结束能给学生提供最及时的强化与巩固,帮助学生迈向良好记忆习惯的第一步。例如,在化学课堂上,可以在结束的时候把本节课的主要重难点内容再重复一遍,强调它们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下对重难点内容不懂的部分多做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也可以在结束的时候呼应导入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做出完美的解释,这样会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更感兴趣,在课下写习题也会带着这份喜悦去完成老师给布置的任务。
以上是我参考一些资料,并加上自己的一点见解,在能者面前班门弄斧,希望大家看完后能给我的见解提出宝贵意见,在下感激不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