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 -> 正文

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4:19阅读:
字号:|

  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

  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之中强化“高考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在复习教学中紧紧把握住学科复习的范围、深度和重难点,根据高考要求,按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和综合各个不同层次的知、能要求组织复习活动,提高备考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能增强迎考的紧迫感,激发备考的信心和斗志,根据高考的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熟悉高考题型题量、提高做题速度等方面,做好适应性的准备。

  那么,怎样强化“高考意识”、并使其贯穿于化学复习过程的始终呢?归纳起来,我们的做法是发挥了如下“五个作用”。

  一、发挥“考纲”要求的主线作用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强化“高考意识”理所当然地应当使“考纲”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的主线。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我们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六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形成了《中学化学复习知识体系表解》发给学生。这份“表解”实际上成了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提纲;复习进行到哪里,学生就阅读到哪里,从中一目了然地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必考内容,哪些是考查重点,各考查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二、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

  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教学的“无形指挥棒”。纵观近年来全国的化学高考题一直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所以,让学生以它们为范例,把握来年高考的尺度,这对于强化“高考意识”十分必要。如何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布局:

  首先,把近五年高考题收集起来,按中学化学知识的“六大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细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三部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组编成八组“高考题专题汇编”,印制出来,复习进行到哪个专题就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汇编”同步发给学生,进行配套训练。

  其次,我们经常选用历届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化学高考题采用了若干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所考的知识有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未涉及的内容,学生只能在考试过程中通过阅读题目的文字,例如1991年高考题中有关第1000万种化合物结构式、分子式和同分异构体的推理,就是这类颇具难度的题目。我们在复习中,结合有关知识点,以这样的高考题作例,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读懂题意,如何分析解题的关节点,教给学生处理这类“搭桥题”的方法。

  再次,我们还认真地比较、分析各届(1985年以来)高考化学题,发现有十几个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如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推算,元素或物质氧化、还原能力大小比较;酸碱溶液混和后pH值的计算,离子方程式对错的判断,“三池”(电解、电镀、原电池)电极产物或电解质溶液pH值升降的判断,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值大小的比较,重要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试剂的选择,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等。其中有的项目甚至是年年考,而且题型十分相似。

  对于这些重复出现的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我们不仅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落实,而且通过作业、专题测试、综合训练从不同角度重复再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06/29-15:48:39]

  如何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作者:未知 来源:网摘 加入时间:2004-11-10  聚网天下

  一、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准确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培养扎实基本功,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失误

  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考试中认为习题很难,试后反而感到很容易。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还要使学生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析历届高考试题情况和得分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卷、第二卷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得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每年高考题进行难度分析,新题型、信息题、知识迁移性习题不会超过30%,而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讲,他们就会有能力应用规律去寻找内在的联系而找出其解题方法,从而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取决于教师平时是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是否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等,而这种培训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上一篇: 怎样上好一节课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