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生物 -> 正文

研究性学习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6:50:01阅读:
字号:|

  研究性学习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秦亚平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逐渐暴露了它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它导致我们的基础教育逐渐演变为一种以“应试升学”、“智育至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近一两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理当成为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为此,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于1999年初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学校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无疑应该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重过程

  现行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了如何把知识讲透、讲细,如何让学生更易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从生理学上说,中学阶段不去开发研究潜能,会错过头脑中研究性才能开发培养的最好时机,失去一生中良好思维品格养成的最佳时机。研究性学习则重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且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亦更密切一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良好思维的养成。

  2.重应用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研究性学习不十分重视掌握知识的量,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研究性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进行了沟通,在这一点上,研究性学习更体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这亦是学习动力之所在!

  3.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有别于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更能体现因材施教、适应个别差异教学的原则,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研究性学习对现行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冲击

  1.教师职能的变化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为什么在我们的学校里,提问的和思考的少了,甚至几乎是没有了呢?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问了呢?当然不是!是我们的学生不会问了!这要归结于我们的应试教育、现行填鸭式教学!

  研究性课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突出了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对现行教育评价的冲击

  现行的教育评价侧重于教育结果,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依据。哪怕你比别人高0.1分,你就比别人行!因此,许多教师为了生存不得不拼命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大搞题海战,把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作业的机器!在加大了学生负担的同时,亦把学生的创造力扼杀了!这将危及到的国家兴旺,这可能亦是国家教委为什么要加强教育改革的真正原因吧?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会不会影响到考试成绩?万一考试成绩有滑坡,该如何评价我们的教师?这是一线教师实际操作和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将会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我们真诚地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能借教育改革的东风和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借鉴教育部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过程、创新),重新审视和修正现行教育评价体制,挖掘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增强!

  3.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冲突

  新版的教材增添了部分新的知识点,尤其是一些生物科技的新成就;加强了科学史的教育;增添了十多个学生实验和一些演示实验;在必选课和选修课中都安排了研究性课题。如果仍然采用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必然存在一个时间少与内容多的矛盾。笔者认为突破这一矛盾,可以从几方面来认识:

  a.新版的教材更多的图片资料和一些阅读性的小资料,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条件。

  b.相信学生的能力。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人的潜力都是巨大的!

  c.教师的教学要更多地关注科学的思想渗透、方法的指导和积极性的调动,精力放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把一些通过自学、阅读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这样既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d.研究性学习与高效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研究性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克服时间的不足。

  4.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教师来说亦同样如此。课题的研究过程可能涉及到较深的专业知识和多学科的知识,了解邻近学科或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能够使我们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对一个专门课题的的研究,也经常需要邻近学科有关知识的支持;新的学科更往往是在几个边缘学科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本专业外,对其他学科有广泛的兴趣,同时能够渗透性学习,从而达到由专才向一专多能转变。各科教学在内容上、方法上乃至人文与数理精神上的相互渗透,是一种趋势,渗透性学习一直为杨振宁教授所提倡,也是新时期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生物课堂教学的改进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上可以大有作为,例如,“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话题讨论,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雪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等等都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1.加强科学史的教学

  科学史在目前的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其对科学品质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研究的方法,为研究性课题的开展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从科学发现过程中体念成功,增强自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为学好本学科打下基础。

  2. 详实的背景资料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记忆,往往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缺乏情景和背景资料的支撑,对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背景资料为原有认知结构的再现、巩固,新旧认知冲突的产生,新认知结构的建构、巩固、迁移提供了适当的情景,有利于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机制进行认知结构的主观建构过程。

  背景资料创设的情景可以展示知识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展示知识的潜在的应用价值,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背景问题的新鲜感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背景问题的解决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背景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

  在选取背景资料时,最好能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尝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例如: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实验探究式教学,以逻辑推理为主的理论探究式教学,以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分工专题准备的讲演式教学,以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研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重视实验的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现行教材增添了许多实验是还生物学以本来面目。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开足分组实验,开好演示实验。重视实验不仅要重视验证性实验,更要重视探索性实验;不仅要重视操作,更要重视实验的设计;不仅要重视实验结果,更要重视实验过程的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

  5.???????????? 开放性练习的布置

  根据认知建构理论:练习对新认知结构的巩固和迁移是必要的。通常的练习多是非开放性的,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开放性的练习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经常布置一些开放性练习,如:教材上提供的一些研究性课题,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的探索讨论等等,可以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