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神入“秦时明月汉时关”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30阅读:
字号:|

  神入“秦时明月汉时关”

  -------例谈“换位历史人物”教学法

  “在那种情况下,要是换成你,……。”,日常生活中在调解人际纠纷时,不少人会如是说,这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换位,意思是说:站在别人的立场、处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种“换位思考”运用于历史教学中,便是“换位历史人物”教学法。即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假设学生是某一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某一(群)历史人物,并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思考、去感受这一(群)历史人物在某一特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中的思想、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

  在教岳麓版必修3《诗歌与小说》一课时,课前我了解到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已学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不少代表作品,据此在学唐诗部分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假设你是李白(或杜甫、或白居易),请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你作品风格的名篇名句,有感情的朗诵给大家听,并说出你作品的风格特色,2分钟时间准备。话音方落,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回答,大家的答案也让我惊喜万分,下面是我节选的同学的部分答案:

  李白组同学: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风格特色:豪迈奔放、蓬勃向上、个性张扬、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组同学:……

  白居易组同学::

  《红线毯》:……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风格特色: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反映民间疾苦。

  再如在教岳麓版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时,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我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从政治、经济角度去分析教材,而是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假设你是19世纪60年代生活在俄国的一位年轻的农奴,而你同为农奴的女友即将被农奴主卖往异乡,(或你是同时期生活在俄国的一位农奴主;或新兴的资本家;或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对“二一九”法令的颁布,你有何感想?然后把所有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并由各组推选代表说出本组讨论结果。问题一经提出,教室里立即活跃起来,学生纷纷翻教材、兴趣盎然地交流、讨论,还有的同学动笔把大家的发言记录下来,最终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年轻的农奴及其女友:①太好了,女友不会被卖到异乡了,我们自由了;②政府允许我们赎买原先耕种主人的份地,办法虽好,可我们到哪里去找那么高昂的赎金呢,赎金付清之前,还得照旧为主人服役,政府为什么不把土地无偿分给我们呢?③我们想到城里的工厂去打工,可走之前必须取得村社的同意。这是真正的自由吗?

  农奴主:①真是反了天了,沙皇居然宣布农奴们自由了;②好在沙皇替我们考虑还算周全,穷鬼们还要花高价赎买我们的土地,我当然不会把肥沃的土地卖给他们,这笔买卖还算划得来;③我可以用卖地的钱去投资开工厂,世道要变了,多挣些钱才是最重要的。

  新兴资本家:我开工厂最苦恼的就是招不到工人,现在好了,农奴们自由了,我可以大干一场了。

  赫尔岑们:①人民受骗了,改革实际是对农奴的无耻掠夺。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时空距离,许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对学生而言,真正是“恍若隔世”,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这种深深的“代沟”使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时,时常感到困难,很难勾起“食欲”,天长日久便产生厌倦心理,丧失了学习历史的欲望。历史曾经是鲜活的、是丰富多彩的,换位“历史人物”教学通过假设相关历史人物,把遥远的历史与学生的个人体验链接起来,诱导学生置身历史时空中去,环顾“当年明月”映照下的情景,去思考、去感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把生硬的教材内容化作学生的所思、所感,仿佛历史重新来过一遍,历史活起来了。教师以自己的设计引领学生走进“秦朝”、步入“汉代”, 以“第一人称”的去还原、体味历史,对“秦时明月汉时关”感同身受,这无疑会大大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切身”体验,举重若轻地把学生变成历史学习的“好之者”、“乐之者”。

  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生本身,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交往的发展等。换位“历史人物”教学中,当学生把身心投入到历史人物中去时,通过体验历史人物的遭遇、感受历史人物的思维,并把这些组织成文,不仅运用了知识,而且通过关注历史上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由此及彼,启发学生运用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智慧,学习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加深对身边生活的思考、感悟,学会理解、体贴他人,有助于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同时达到了特殊的情感教育效果。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既有曲调也有情”。

  换位“历史人物”教学法可操作性极强,几乎不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偏僻乡村,只需老师的匠心独运,变换立场、变换角度去考虑问题,便会迅速营造出一种新鲜刺激的情景,使整个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寸时寸金的课堂上,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性价比”非常之高。从实施方式来看,这种教学法可由学生个体独立进行,也可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操作起来也非常灵活。

  在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手法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历史人物” 的设定要以教材为纲,与教材内容密切贴合,难度不宜过大,以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即让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着”,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自信。

  其次,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出发,用历史人物生活时代的思想、态度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为,不能站在今天,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察历史问题,得出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最后,课堂上要与其他教学方法交替、配合使用该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相得益彰,如果较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手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全身心投入其中,才会找到艺术创作的乐趣,欣赏到“桃李芬芳”的美景。

上一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