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方向初探
职业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方向初探
[摘 要] 作为职业教育基础课程的历史教育,从服务于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特点,服务于专业建设的要求出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渗透专业发展,注重学生参与,改革评价机制,这样才更能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历史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关 键 词]职业学校历史课程 爱国主义 人文素养 专业要求 体验式教学 评价机制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改,应该改革哪些方面?通过怎样的形式进行改革?应该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问题不仅是我们不同类型的课程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多年从事职业学校历史学科教学的老教师,我认为,历史学科在中职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伴随着课程改革,对职业学校的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部分将直接参加工作,这类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中职学生能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专业发展和技能劳动的要求,自觉地把祖国需要与个人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使自己能比较顺利地从学校走向社会,成为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作为职业教育基础课程的历史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服务于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特点,服务于专业建设的要求。
一、在历史教学中大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职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祖国建设事业而贡献毕生精力的素质和才能。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也是中职历史教育的任务之一。那么,在中职历史教育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应让中职学生通过中职历史的学习,明确爱国主义的内容:
1.爱国是每一个公民高于一切的美德
“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先生这一遗训,言简意赅,语重千金。
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无数的艰难坎坷,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披荆斩棘,傲然屹立在东方。是什么力量使她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是爱国主义这一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职历史的每一页上都在告诉我们,热爱祖国,首先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传统表现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表现在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文明昌盛而奋斗,表现在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我们今天的中职学生,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学好本领,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创造祖国美好灿烂的明天。
2.爱国是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
人们对待自己祖国的态度是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这种态度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情感复杂综合地表现出来,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不仅是表现在对自己的祖国的山川风物、物产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艺术的爱恋、自豪,更重要的是表现对民族、国家利益、命运的强烈关注上,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祖国繁荣富强、和谐进步而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爱国主义也就是一项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们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祖国贡献力量作为尺度,来评价一切个人、集体、政党、阶级的言行,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状况。作为一个中职生不但要明白这个道理,而且应恪守爱国这一道德规范,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政治原则。
通过中职历史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中了解中国国情,正确看待家乡,了解祖国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的才智的自觉性和高度社会责任感。
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服务
1.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这些教学对象,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备综合的人文素质。这离不开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中职学校的历史课程设置,而不是减少或者干脆取消它。这是由中职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
从中职学生大多均为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众所周知,他们的学业成绩并不十分理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长期的应试体制下,存在着浓厚的厌学情绪,大多数抱着混日子的心理来到学校,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对“上课”,甚至“上学”都没有什么兴趣。那么,面对这样的他们,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把他们迷茫的前途塑造给这个社会呢?
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也就是说,他们的可塑性相对也拥有极大的空间,这也为我们学校提供了有的条件。而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石,是达到教育育人的最直接途径之一,为学生感知优良品质提供了平台。因此,加强历史课业教学至关重要。
2.历史课堂教学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
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对历史教学有情感,对学生有情感,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把情感注入其中,从而使历史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和毫无生气。况且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和充满情趣的。古往今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让我们敬,或让我们鄙;无数的历史事件,或让我们扼腕长叹,或让我们深深思考……历史本身的无尽沧桑,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发挥的广阔的情感空间和绝好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怎能对如此浩瀚丰富的历史内容、一代代风流人物的神采举止无动于衷,而不带感情色彩地去讲述呢?当王昭君一曲琵琶飘然出塞,我们怎能不为她的命运不公而叹息,怎能不因她为民族友好而自我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当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们怎能不为生灵涂炭、山河破碎而忧思?当岳飞取得郾城大捷,正欲乘胜进军,却见十二道金牌逼他班师,我们怎能不为他痛饮未竟而怒发冲冠、义愤填膺?怎能不为秦桧一伙苟且偷生、残害忠良的无耻行径而愤慨?当我们讲到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史,怎能不痛恨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无能?怎能不为民族的悲剧而思考?又怎能不为仁人志士“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气所震撼?……以言感人、以情感人,把强烈的情感色彩有机地注入历史课堂教学,怎能不给学生以极大的感染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历史课堂,难道还是枯燥呆板和死气沉沉的吗?教师在这种情感讲述中,必然把历史教育和人文思想无形中注入了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情感碰撞中,必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们所要传导的知识和理念,以及其中渗透的强烈的人文精神。
3.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华夏古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素养的光环。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悠悠五千年,巍巍中华魂,我们祖先留下的人文财富太多太多了。其优良的传统道德修养、品格情操,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不胜枚举。有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爱国情怀;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有自强不息、精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有温良恭俭、推己及人的人间关爱;有坤德载物、谦下若水的的博大胸襟;有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更有允公允能、以德帅才的用人标准和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忧患意识……比如在讲到《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这一课,当学生看见《十二铜表法》中第八表中规定的“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停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时,仅不住发出了惊呼:“实在是太残忍了”,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情感的激发,这样的教学机智动态生成,既可充分的挖掘教材,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实践证明,通过对历史教材的挖掘,拉进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历史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情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对历史现象及人物进行评价时应当加上道德维度
对历史现象及人物进行评价时,既要承认它推动或阻碍历史进步的客观作用,也要分析其心理、动机和机制,看到它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影响,认识它在道义上的是非善恶。比如笔者在上《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讲到英法联军的火烧圆明园时,请同学们看了段雨果谴责这两个强盗的材料,然后问雨果是哪国人?(生)法国。(师)作为法国人却公开谴责自己的国家,并把法国称为强盗。雨果算不算“法奸”?(生:思考,争论)[多数学生认为不能算](师)雨果恰恰是真正的爱国者。因为真正的爱国主义绝不能故意无视自身的缺点和错误。爱你的国家,就要从最根本上去维护她的荣誉,而不是头脑发热,容不得别人说任何不是。从而使学生知道身为中国人应该怎样去理性的爱国。还有在讲英国的圈地运动时,教师应指出作为农业资本主义化的一种方式,它的历史作用无疑应当肯定,但是对于当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英国农民来说,这是一个极其残酷、极其痛苦的被剥夺过程,马克思形容为“血腥的羊吃人”。当“历史的”评价与“道德的”评价结果出现不一致的,真正科学的态度应该两者同时并举,而不应仓促草率地予以“定性”。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透专业发展要求
我教授的是物流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发挥其专业特长,上好历史课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后来在与专业老师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英语的精读课本上有有关历史教学的内容,而且非常凑巧的是,按照历史课的进度,我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是他们精读课本马上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子。为此,我事先与精读老师取得联系,在她的帮助下了解了精读教材中所有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根据我的教学内容选择了其中一部分资料,在正式讲课之前,我先把选择的内容研究透,包括生词、语法,并设想出学生可能会提的英语问题等,设计好在讲到什么时候出示这些材料等,然后把材料制成投影片。
我认为这种尝试可以检验学生翻译能力,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使其学有所用,也能满足历史课能力上的训练要求,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读教材,有利于英语专业课的学习。
可能是专业的缘故,我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世界历史有很大兴趣,但真正了解外国历史的学生却很少,他们只是了解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觉得资本主义国家很先进,但他们不知道,历史上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同历史上的中国一样有过极其落后的面貌,比如日本还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命运,它也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炮舰打开过大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国家面临危亡时刻,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并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民提供了经验。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我事先让学生回家查找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资料,让学生对明治维新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我把这项作业与期中考试挂起钩来,并对作业作了一些规定:如所找资料必须写出出处,如果找的是图片,必须写出图片说明,等等。
明治维新内容讲过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在讨论时也可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日本近百年来的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毁灭性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之中。所以对日本来说,只靠开发技术,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还不能保证这种生产力不被摧毁和使日本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日本人民拥有充分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并彻底堵塞军国主义的复活之路,才能使日本获得更加伟大的成功。
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才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而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解决了历史课上个别学生不感兴趣、不听讲的情况,使历史真正发挥出独特的教育作用。
通过实践,我觉得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各方面素质和修养,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把历史课讲深、讲透、讲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否则,就会“就史论史”,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而对于职业学校的历史教师来讲,还要注意学习所教年级专业课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强调学生的活动和参与,形成“体验式教学”
1.在教材内容上突显“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对历史学科进行“体验式”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针对性地调整或补充原有教材的知识内容,突显“体验式” 的教学特点。
我尽量舍弃了那些与其他文化基础学科相重复的内容,精减教材中单纯的理论讲授,将每节课后的“探究与实践”环节融入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启发性强的操作题型,可以是小组讨论学习、信息资料收集或社会调查报告等,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到相应的依据和支持,增强体验。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上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历史情景进行辩论,内容要求是:当道光帝得知鸦片严重泛滥时,他要求朝廷大臣讨论对策,朝廷中出现两派。一派主张严禁鸦片,一派因为害怕外国人入侵主张对鸦片放任自流。我要求学生分成两派,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学生在辩论中能够很好的结合当时历史环境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者指出对方的错误。有的学生说:如果不严禁鸦片,让鸦片放任自流,不久中国不仅没有能支持打仗的足够军饷,也没有能够用来打仗的士兵,因为白银都被贩卖鸦片的外国商人卷走了,而中国人因为吸食鸦片,身体垮了,哪有力气去打仗?
2.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打破教学任务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前,教师的点睛总结在后;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索与活动的时间,严格避免教师的“说教”。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将教室变成了学生的“研究所”。这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释放了教师,令任课教师亦融入其中,与学生产生了更多的思想火花。
尽量用时事案例导入新课;从感性熟悉出发,经过研究探索,找出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上升到理性熟悉,进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他人”的情感。历史在使用“体验式”教学在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的同时,也不能够与当前海内外的时事变化相脱节,读史可以明志,读史可以明得失,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3.利用课外的配套练习巩固学生的“体验”
对学生历史观的教育与引导始终是历史教学的一大重点,这也是巩固学生情感体验不可或缺的要害环节。“读书、看报”是长期采用的方式,影片、资料也能进一步充实学生对历史的感受。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有目的地为学生选择或指定有关的阅读资料或范围,大家读的东西或接触的信息差不多,头脑里总会有些共同的东西,这样,彼此间的距离就近了。
在平时历史知识的积累、学习过程中,“百科探密”,历史回眸等电视片都是很好的素材,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既可用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讲演的材料,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选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从而,进一步突现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价值与意义。
五、改革评价机制
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形成素质教育机制带有关键性的一项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评价问题。中学历史学科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
1.要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历史教育价值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2.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教学目标上,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上,要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的需要作灵活的处理和选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鼓励教师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展开课堂讨论,师生合作、生生互动,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考察教学过程,不仅要看教师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和重点、难点的处理,更要看教师如何“导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既要有量(即一定人数和时间)的保证,也要有质(即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考察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在课上的思维状况和学习情绪如何,测试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怎样。
3.提倡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课上参与情况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应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要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
4.改进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变单向评价模式为双向评价模式。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教师日常教学情况怎样,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最有评价权。学校和教育督导部门在评价教师时,也应重视学生的看法。当然,让学生评价教师,有一个科学和慎重操作的问题。其次是合理采用量化统计和分析描述的评价策略。量化统计的评价策略重数据、重实验控制,表述精确,但难于全面地评价教育效果的丰富内涵。比如评价学生主体活动的情况,光用活动的时间和发言的人次显然不能说明实际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描述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活动中的表现。分析描述性的评价带有综合性,能够准确表达教学活动的意义,但没有一定的数据也会缺乏说服力,特别是在评比性的教学评价活动中,量化指标有时是不可少的。
以上关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使职业学校的历史教学真正服务于职业特色,让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真正获益,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这样的历史学科才更有开设的必要性,这既是中职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当然也是每位中职历史教师的努力方向。
[参考资料]
1.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6);
2.黄晓林:《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
相关文章:
|